话说1840年的鸦片贸易之战,导致大清集团公司开始走向衰落,本国市场的垄断格局逐渐被打破,国外跨国公司开始大肆进攻,争夺市场和人力物力资源;国内由于劳工待遇低下,多次爆发大规模罢工斗争。公元1851年,广西金田村的一帮拜上帝教教徒揭竿而起,宣布成立太平天国公司,欲与大清集团公司分庭抗礼,争夺国内市场。太平天国公司创立初期,由于推行股份制,承诺将来给每个员工分配相同的股份,即所谓“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所以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竞争力不同凡响。大清集团连忙调集属下的国有企业绿林军公司前去镇压,无奈绿林公司制度落后,管理者昏庸,员工缺乏培训,素质低下,毫无斗志可言,所以太平公司一路北伐,势如破竹。
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候,在湖南省湘乡市荷叶塘,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他就是曾国藩。早年的曾国藩勤奋好学,才思过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后,在大清集团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吏部侍郎)。由于太平公司的猖獗,经过很多企业界著名人士如左宗棠、郭嵩焘等人的推荐,大清集团总裁咸丰帝决定任命曾国藩为团练总监,建立一个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与太平公司对抗。当时曾国藩因老母逝世回家奔丧,临危受命,接管了罗泽南的民营团练公司,亲自任总经理,罗泽南任副总经理,与太平集团开始展开了激烈竞争。后来民营团练公司正式挂牌为湘军集团公司,开始了更为波澜壮阔的市场斗争——
一、高举孔孟之道的大旗,以优秀企业文化鼓舞员工
太平公司当时被视为邪教组织,以西方拜上帝教为企业文化,总裁洪秀全与副总裁杨秀清装神弄鬼,愚弄员工,暂时骗取了部分员工的信任,同时招聘了很多被大清集团残酷剥削而走投无路的员工,对他们许下“人人入股”等无法兑现的承诺,于是企业规模空前壮大。但是,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就是儒家思想,社会精英们都推崇孔孟之道。太平公司以邪教为企业文化,宣称要打倒儒家,颠覆纲常名教,严重威胁到了当时的主流文化,所以得不到知识界的认同,当时科学院、工程院以及各所高等学府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反对这个企业文化。于是太平公司实际上处于孤立状态,只能得到下层较低文化水平的员工的拥护。
而湘军公司就不一样。曾国藩高举孔孟之道的大旗,大力建设当时被认为是最先进的企业文化,于是得到天下大多数人尤其是知识份子的拥护。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明末清初湖湘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船山)的经世致用之学,被曾国藩、左宗棠、罗泽南、胡林翼、彭玉麟等高层领导奉为圭臬;《王船山遗书》也被曾国藩指定为湘军公司企业文化读本,即使在市场斗争最繁忙的时候,也要将其校勘出版,有力地鼓舞了全体员工的斗志。得人心者得天下,曾国藩凭借优秀企业文化为号召,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德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树立卓越雇主品牌,尽揽天下英才
企业品牌可以分为对员工和对顾客两个方面,对员工的品牌就是雇主品牌,决定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对顾客的品牌就是服务品牌或者产品品牌,决定了企业对顾客的亲和力。
湘军集团公司建立伊始,由于曾国藩担任大清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的身份,以及爱才如命、知人善任的美誉,因此树立了良好雇主品牌。天下英才,纷纷投奔到曾国藩帐下,摩拳擦掌准备干一场大事业。一时间,曾国藩的顾问机构高朋满座,人才济济,号称“神州第一顾问团”。有人考证说,中国近代史上有3个最大的智囊机构,第一位是曾国藩的湘军顾问团;第二位是左宗棠的楚军顾问团;第三位是李鸿章的淮军顾问团。当然,后面两大顾问团的影响与势力远远不及曾国藩顾问团。
据薛福成在《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一文中记载,曾国藩属下的高级专家多达到83人。但另据统计,曾国藩的顾问团人才实际在400人以上。出自曾国藩专家顾问团的人才,到曾国藩出世时,担任事业部副总裁以上官职者达22人,同时,担任各地分公司总裁以上职务者也达到20多人,大清集团当时全国设立8大市场总监,有5人出自曾国藩的顾问团。
三、任人唯贤,科学激励,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曾国藩的顾问团人才众多,但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个个都是真才实学。
首先,曾国藩顾问团的准入门槛非常高。虽然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曾国藩都礼遇有加,盛情接待,但都要经过严格面试才能录用。曾国藩那高超的相人术也被人传为神话,他从来没有看走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