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曾国藩:对人才要广收精取

2010-07-31 16:52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曾国藩曾经反复说过:“管理政事的原则,收用人才和处理事务两方面同样重要。收用人才也就是四条:即多方收罗、谨慎使用、经常指导、严厉约束。处理事务也不过四项:即像整理丝线那样先分开头绪,再以类相从,周详缜密地考虑,定出简要的条文遵守。”

曾国藩曾经反复说过:“管理政事的原则,收用人才和处理事务两方面同样重要。收用人才也就是四条:即多方收罗、谨慎使用、经常指导、严厉约束。处理事务也不过四项:即像整理丝线那样先分开头绪,再以类相从,周详缜密地考虑,定出简要的条文遵守。”
 
曾国藩的这段话讲的是得人和治事的原则。用人之道,多方收罗,谨慎使用,经常指导,严厉约束。治事之道,先分开头绪,再以类相从,周详缜密的考虑,制定简要的条文。现在管理过程中在用人的时候也要遵守上面这一原则。多方面的收罗,选出可用之才,然后再量材使用,要经常性的培训指导,同时用严明的纪律加以约束。这样才会人尽其才。
 
实际上在这里曾国藩提出了管理人才的四个标准。
 
一是广泛收罗,二是谨慎任用,三是勤于教导,四是严格约束。可见曾国藩对使用的人才并不放心,实行的是比较严格的控制管理。不妨把它与宋代司马光的管理比较比较。司马光说:“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司马光对人才的管理是先紧后松也就是对人才的考察是严格的,但使用人才时是放心的。所以他的管理比曾国藩的管理要民主一些,信任度也大一些,权力下放得也多一些,这样反而会使下级发挥自己的才干。而曾国藩的管理始终都是紧的,没有信任感。即使是对李鸿章这样的学识渊博的大才,他也十分严厉。曾国藩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有自己御人的一套逻辑:在没有管理好人之前,你就放松,往往会引起一片混乱;只有当下属达到了一定的素质,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你再宽容以待多给他们一点信任,就会秩序井然、事半功倍。这就是曾国藩所谓“先严后宽”、“先抑后抬”的御人术。
 
以下我们就曾国藩提出的管理人才的四个标准分别举例说明:
 
1.要广泛地网罗人才
 
作为管理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对他人无所求,相反,他们是那种最懂得求人又善于求人的那种。即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花花公子》杂志总裁海芙纳拥有一切成功企业家的特质——精明果断、擅长授权。而在博采众长这方面,她又绝对高人一等。
 
身为老海芙纳之女,一般人都认为她命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事实上,1982年她接手的是一家问题重重的公司,每年亏损五千万美元,利润丰厚的赌场事业已成过去,《花花公子》杂志本身也仿佛与时代脱节。
 
不眠不休的工作加上精明的管理,她终于使公司转亏为盈,重振声威。真正的情况应该是:她继承《花花公子》杂志前并非非常幸运,反而是《花花公子》有幸找到明主。
 
刚接手《花花公子》杂志时,海芙纳并不像一般人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表现自己的能耐,却刻意网络了一群顾问。正如她所说:“聪明的人才永远不嫌多。”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