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迹图
季康子,春秋末鲁国的权贵,三桓之一,位居高官,权倾朝野,呼风唤雨,颐指气使,不可一世,鲁国国君也不在他的眼里。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内心未必不空虚。有一天,他向孔子请教,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意思是如何使民众尊敬我,忠诚于我,并且积极向上?季康子这一喟然长问,历尽千古而不衰。今天为政者,内心也难免不常常这样扪心自问,如何让下属敬我、忠我、并努力向上。季康子这一问,乃千古之问,道出了千百年来为政者的心问、心声。孔子一答,乃是千古一答。孔子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管理者面对被管理者,需要端庄,需要稳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不重则不威。”只有你端庄稳重,处事不苟且,别人才能尊敬你。孝慈,对长辈行仁孝,对晚辈讲仁慈,率先垂范,别人才可能对你忠诚,才可能对你尽心竭力,忠心耿耿。推举贤善有德之人,“举直措诸枉”,对才能不够的人行教诲,大家才可能努力积极向上。同样的问题,鲁哀公也问过孔子,只是问的口气比季康子谦卑许多,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用什么办法让老百姓服从我的管理?孔子告诉他说:“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直”,正直的人,“枉”,邪僻的人,把正直的人推举出来,管理不正直的人,那么老百姓就服气,反之则民不服。季康子一问,鲁哀公一问,均是千古一问,只是问的口气不同而已。季康子问得霸气十足,鲁哀公问得谦卑有加,所问形式不同,所问内容则是一致。孔子所答,乃是这一讲的重点内容,届时将娓娓道来,同时也将为你分析“交而不见敬”的原因。即你与人交往,别人总是不尊敬你的原因,帮助你分析自我,树立你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
——谈领导工作向心力的问题
(责任编辑:他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