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正名——中国式管理的基础(2)

2010-03-08 09:25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邵雨
我认为主要正两个方面:一、正名分;二、正责任。这两者是管理的基础,名分不正必然会导致职务不清晰,职务不清晰,就会导致言不顺。责任不正则会
 
我认为主要“正”两个方面:一、正名分;二、正责任。这两者是管理的基础,名分不正必然会导致职务不清晰,职务不清晰,就会导致“言不顺”。责任不正则会导致很多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那么,《论语》中是如何进行正名分和正责任的呢?
 
“觚不觚,觚哉?觚哉?”这是《论语·雍也篇》中的一章,直译出来毫无意义:“觚不像觚,还是觚吗?还是觚吗?”但是,我们知道《论语》讲求字字推敲,句句达意,怎么可能会出现一句毫无价值的话?结合“正名”来看,我们便可以明了这句话的用意了。事实上,孔子是在感叹:“君王不像君王,臣子不像臣子,这个世界能不乱吗?”
 
在一次回答齐景公问政时,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篇》)这一回答更是强调了名分的重要性:只有君王像个君王,臣子像个臣子,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会发展。可是,孔子所处的社会却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在孔子看来,首先要正名分,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非不顾名分,胡乱行动。
 
明确了名分之后,紧接着要明确责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仅要求“君王像个君王,臣子像个臣子,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还要求“君王”、“臣子”、“父亲”、“儿子”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尤其是君王、大夫这些管理者,必须带头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惟有如此,才可以使下属恪守职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领导不正,下属自然不正,领导以身作则,则下属自然也就严格履行职责了。
 
正名分与正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缺一不可的。一旦做到了这两点,则可谓“为政有道”。那么,如何评估“为政”是否“有道”呢?孔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庶人不议政事。天下有道之时,庶人称道庶人的职责,自然无暇也无意去议论政事。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脱离了职务分明和职责明确,科学管理便失去了立足点。这与孔子反复强调“正名”的重要性,可谓同出一辙。正如职责明确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一般,“正名”也是中国式管理的基础。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