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信仰之道(上)(3)
2010-03-10 10:45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要让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造福众生深入企业的骨髓,深入企业的血液,深入企业的一切环节,也深入企业家自身的灵魂与肉体。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要让“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造福众生”深入企业的骨髓,深入企业的血液,深入企业的一切环节,也深入企业家自身的灵魂与肉体。要使造福成为企业的信仰,成为企业的灵魂,成为企业“企业行为”的真正统帅。
这样讲,有的人会问,这与我们改革开放以前的“为人民服务”有什么不同呢?你是主张倒退吗?我认为,问题不是像他们这样问的。我可以谈一下我的理解:
我们现在提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总地讲是变得多样化、直接化了。过去“为人民服务”是在计划中进行的,现在我们不再偏重于计划,开始尝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直接一点,在“市场”这个大渠道中来进行更多元化、更多样化、更具体化、更生动化和更负责任的服务。按理,这样的改革,加大了“为人民服务”的力度和速度,是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更紧迫的位置;改革实际上是社会总动员,动员一切积极因素投身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中来;动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了解人民的需要,研究人民的生活,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为众生谋利益。
所以我认为,改革前后的“为人民服务”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只有程度、速度、角度、动员程度、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所表现的是进步,是与道的运行相吻合的。改革绝对不是不要“为人民服务”了。如果有人误以为可以不要“为人民服务”了,那是他自己的错,是他自己误解了社会,误解了时代,误解了人生。他的误解,除了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外,我想也不会带来什么。不说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就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吧,无论过去、现在、未来,谁要涉足人间事务,他能不把为人民谋利益当成回事吗?他如果不把人民当回事,人民会要他干预人民的事务吗?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体。不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是不会让他参与社会事务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众生的事业通盘考虑,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企业立业之道和发展之道来对待的原因。因为企业行为在当今时代,是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主要的和普遍的形式。办企业,就意味着参与社会事务,就要对社会及其主体──众生──负责。负不起这个责的,众生终将不会要他。安心不负责的,众生终将会惩治他。而我们想要办企业的,应当意识到,我们想办企业,这等于说我们想以更有力的方式为众生服务;如果办企业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不清,不太懂这是为什么,那么,最好是先停下来,不要办。先从学习领悟“现代企业之道”着手,了悟“人生”、“社会”、“时代”、“人民”和“上帝”。
我想我这本书是有人会读的。所以我尽可能讲真话,上述的劝告就是真话。“造福众生,为人民服务”是人间大道,是企业大道,这也是真话。还望读者以真话为真话。真心真意去真正悟一下自己与人民的关系。
从微观一点的企业现象讲,为什么说应当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企业信仰?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企业之道?这是因为一些很简单、很明白的道理。简单得有时弄懂它时总让自己感到吃惊。是什么样的“道”,什么样的“理”呢?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