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逍遥游的境界:生命具有伟大的变化潜能(2)

2009-06-22 14:4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婴儿又代表什么?就是:你现在可以说“我是”。在外语中,“我是”所用的是现在式,意即对于眼前的处境,无论好坏,都可以肯定及接受,并且视之为

婴儿又代表什么?就是:你现在可以说“我是”。在外语中,“我是”所用的是现在式,意即对于眼前的处境,无论好坏,都可以肯定及接受,并且视之为全新的开始。正如一个婴儿,充满无限的希望,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许多圣哲乐于用婴儿作比喻,像老子期许人们“复归于婴儿”,孟子认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耶稣宣称“让小孩子到我面前来,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在经历成长的考验之后,还能像婴儿一般单纯,满心喜悦地看待这个世界,这实在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婴儿对于父母完全依赖,有如人对道的无比信心;由于道无所不在,所以婴儿的有待转变为无待,他不必等待条件成熟才去做任何事,因为他原本并没有任何事是“非做不可的”。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该停下自然就停下,这不是像大鹏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不费力气就顺风而行一样吗?

婴儿没有“目的”要去完成,所以生命的每一刹那都是目的,于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欢乐的情绪,由此使得存在即是喜悦。尼采所谓的“精神三变”,是对所有的人所做的期盼,但是真能如此依序转变的,永远是少数。同样的,在庄子笔下,能由鲲变鹏,再往上高飞的也是极少数。这种艰难的挑战所带来的成果是丰富的,值得我们一试。

在“大鹏南飞”寓言中,庄子提到一些小东西对大鹏的讥讽,正好可以反映凡人如何看待像庄子这样的哲学家。庄子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同时也很清楚别人会如何嘲笑他:

蝉与小鸟讥笑大鹏说:“我们一纵身就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就停下来,有时飞不高,落在地上也就是了。何必要升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去呢?”

水泽边的麻雀讥笑大鹏说:“他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跃就飞起来,不到几丈高就落下,在蓬蒿草丛中翱翔,这也是飞行的绝技啊!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

一般人很早就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命运的摆布,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J.J.Rousseau,1712-1778)所云:“人类生而自由,但到处都是枷锁。”最大的枷锁是世间相对的价值观,认定人生的目标不外乎长寿、财富、官位与声名等等,忽略了自我提升转化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何必飞得那么高呢?意思正是:何必对世俗价值摆出清高的姿态?何必向往崇高的理想?何必坚持自我超越的道路?我们这些小东西(庄子用“虫”来描写)也懂得飞行的绝技啊!要飞到处可以飞,何必升到九万里,再往南方飞去呢?

在古人的观念中,南方是代表太阳的光明地区。《易经》上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是说他面向南方,可以光明正大治理百姓。就一般的鸟来说,南方或北方未必有什么特定含意,如“螳螂捕蝉”中的怪鹊,是从南方飞来的;又如庄子告诉惠施的“鹓”比喻,也说是由南海飞向北海的。但是在“大鹏南飞”寓言中,既然先谈到由鲲变鹏,又谈到大鹏高飞,那么它“飞向南方”自然引人深思了。

人的生命必须先求减少物质上的束缚,再逐渐化解精神上的束缚,才有可能高飞远引。这时若无特定的方向,前面各项修炼步骤就可能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谓“方向”,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家乡。一个人生于何时,成长于何处,并非自己所能决定;他对自己的家庭背景、受教育过程、所交往的朋友、所加入的行业,也有相当大的不由自主的成分。他唯一可以自由选择的,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人生不能没有方向,这方向最好是精神上的追求,并得益于古人智慧的滋养。找到了这样的方向,人生就会焕发出惊人的光彩。

在庄子看来,只有老子可以称为“古之博大真人”。他自己呢?当然更有一番妙境:“思想充实而难以穷究,在上与造物者同游,在下与超脱生死、忘怀始终的人做朋友。”这是一种幻觉吗?或者,这是人类精神所能抵达的至美之境?

(责任编辑:三清仙观)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