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克服了老庄虚静养生观的片面性,提倡一种动静平衡的养生观。作者认为,生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体内各种矛盾处于和谐状态。在诸多矛盾中,动静平衡尤为重要。因为人具阴阳二气,阴气的特性和存在方式是静,阳气的特性和存在方式是动。阴阳二气必须协调,所以动静亦须协调。
(四)淡泊寡欲
世人皆知生活享受之乐,道家则更知其害,因而提倡一种清静澹泊、少私寡欲的生活方式。在老子看来,“五色”、“五音”、“五味”等物质享乐都足以诱发人的欲望,导致淳朴天性的遗弃,所以反对追求这些。
庄子不仅主张寡欲,而且主张无欲。在他看来,欲望对人的生命的损害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首先损害的是人的形体,使人疾病缠身;接着损害的是人的精神,使人心烦意乱;最后损害的是人的本性,使人性发生异化。
反过来,欲望的克服和消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他称为“坐忘”。“坐忘”是一个由外到内不断深入的“忘”的过程,首先是忘物,其次是忘己,再次是物我两忘。
从道家提倡的清静淡泊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应知快乐与享乐的不同。道家追求生命的快乐,但反对贪图享乐。快乐是精神的适意与自足,享乐则仅仅是欲望的暂时满足;快乐来自心灵的体验,享乐则来自外物的刺激。追求快乐的人,其心境是自在安宁的,因而是有益于健康的;而追求享乐的人,其内心是狂燥放纵的,因而是有害于健康的。这应道家养生之道给我们的最到启示。
结语:道家哲学的当代价值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的身心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
和谐社会是一个宽容的社会,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包容;和谐是一个友爱的社会,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怀;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社会,需要人类友善地对待自然万物;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社会,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
而在这些方面,道家上述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人对待社会要有关怀之心和理性精神;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应是征服,而应是敬重;人对待自己的生命要善加养护,保持身心和谐。
一句话,道家告诉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要以理性之心对待社会,要以敬重之心对待自然,要以关爱之心对待生命。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建设得更好,我们的生活将会调理得更好,我们的生命将会呵护得更好,我们的精神将会修养得更好。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