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郭骚和他的朋友看来,“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在“义”与生命之间,他们放弃了生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们心目中的 “义”。如果简单地把这个“义”理解为北郭骚对晏子的知恩图报,那就太小看古人了。北郭骚认为,品行高洁、才能出众的晏子被迫流亡,意味着齐国政治动荡并趋向腐败,在列国争雄的时代,极可能引起其他国家对齐国的军事进攻,引发可怕的政治军事危机。为了国家安危这一大义,他宁愿用自杀去警示,此为其一;当然,不可否认,他的自杀,也有酬谢晏子之恩,士为知己者死的成分。
对于北郭骚二人愿意奉献生命的“义”的内涵,我们无需做过多的分析,但我们必须注意,北郭骚二人在生命与大义之间的果断选择,甘愿为大义牺牲自我的殉道精神,极其慷慨悲壮。这种牺牲没人强迫,而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闪耀着信仰的伟大光辉。
对仁义,北郭骚二人有着无畏献身的精神和信徒般的虔诚,这种信仰和热情来自对仁义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完全彻底的真诚信奉。由此可见仁义思想的巨大魅力和非凡影响力,而要探究这种影响力来源,我们必须对儒家关于仁义的学说予以了解。
“仁”的内涵极为丰富,对个人而言,它是指崇高的内在品行;从人际关系而言,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义”是指人在一切行为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最高的道德法则,是人别无选择的最高的义务和责任,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这里,仁义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想,具有巨大的理性魅力和情感上的感召力。
仁义理论首先为个体的人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生存方式。儒家认为人心是善良的,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每个人都能而且有资格成为道德高尚的人,都能成为仁人志士,甚至修成为圣人,这一思想赋予每个人独立的人格,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同时,也为人的内在能量寻找到出口,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自修,明白了仁义的内涵,并且能够躬行仁义,不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展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必然会获得大众充分肯定,得到社会的极大尊重。在当时思想蒙昧、社会黑暗的时代,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按这样的方式生活,人生将是美妙和光明的!有了仁义的价值观,人的心灵是充实而丰富的!两千年来,靠儒家的这一信条,中国人有效地化解了内心的矛盾冲突,解除了精神上忧疑和恐惧,建立了稳定的道德和人格,故而,因心理疾患自杀的人很少,这一点,充分证明了仁义的精神力量和神奇作用。
在儒家设计的仁义蓝图中,家庭中父母慈爱,儿女孝顺,兄弟友爱,在这样和睦美满的家庭里,能得到稳定平安的生活,能享受到和美的天伦之乐,有谁不向往呢!而儒家设计人际关系,更是妙不可言,人人推诚相见,不欺不诈,个个扶危济困,深明大义,尊老爱幼。你有了困难,大家都热情帮助;得到别人的帮助,便想着予以更多的回报;谁帮助了别人,社会就会给他很高的荣誉和极大的尊敬。受到别人的误会和伤害,便以博大的胸怀予以宽容;知道自己错怪或伤害了人,便满怀真诚致歉和弥补;每人都信守诺言,忠于所托,背信弃义受到鄙视和谴责……这样和谐美妙的人际关系,为人提供了十分美好的生存环境,不由人不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