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提到作为哲学家,他必须经过双重验证,一方面是他的理论必须能够说的圆满,把一套做人处世的道理说清楚,而另一方面他必须过得快乐,否则你讲了半天让别人实践起来很痛苦吃不消。那么这样的哲学谁要念呢?谁念了谁倒霉。
所以我们今天谈到儒家的思想,以孟子来说,他确实有他的快乐。说到孟子的快乐,表面上他曾经当过齐国的国家顾问,地位很高,也受到许多诸侯的重视,但是他毕竟没有机会,真正来实践他的理想。
所以有一次在路上,在周游各国的路上,学生问他说,说老师,你看起来好像不太开心的样子,你不是已经说过孔子的话吗?叫做不怨天不尤人,那您为什么看起来不太开心呢?孟子这个时候就回答了,他怎么说呢?他说我没有什么好不开心的,他说,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吧,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今天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愉快呢?
所以这是孟子的回答。换句话说,孟子的快乐在于一方面他有自信,他知道说你给我机会,我可以让天下太平,但是很多时候,不是你要做就有机会的,很多时候每一个国家,都有它本身的各种复杂的一种利害关系,你一个再好的学者你出现的时候,恐怕妨害了别人的利益,那怎么办呢?所以孔子以前周游列国,也是不得志,到孟子的时候也是一样。
所以作为儒家的学者,有时候变成理想太高,别人没办法相信你,或是说让你做的时候,结果怎么样,别人没有把握。所以这个时候孟子他表面上看起来有点不得意,甚至学生还误会,以为他不快乐,所以孟子讲这段话,这段话可以说是豪气干云,就跟孔子一样,孔子在匡被围住之后他怎么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上天如果不想让我们的文化传统灭绝的话,匡人能对我怎么样呢?代表孔子认为自己有天命,应该作为文化的发扬者、传承者。
那么孟子也一样,他认为上天要治好天下的话,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所以中国念书人,读到这种话,当然会觉得是很有魄力,很好,但是不要忘记,你即使有这么高的理想,并且你真的是相信自己有把握做到,你要等待时机,那时机不来怎么办呢?好好从事教育工作,希望这样的理想一代代的传下去,那希望将来有一天,后代的年轻人、年轻的弟子们,有机会可以来实现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