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生命的快乐根源是在内不在外(2)

2009-06-25 17: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傅佩荣
那么孟子真正的快乐呢,我们在正面还要介绍另外一段孟子的话。他怎么说呢?他说一切在我身上都齐备了,反省自己做到的完全真诚,就没有比这个更大

那么孟子真正的快乐呢,我们在正面还要介绍另外一段孟子的话。他怎么说呢?他说一切在我身上都齐备了,反省自己做到的完全真诚,就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快乐了,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就没有更近的路可以达到仁德了。

这段话非常好因为他提到乐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快乐,我们当然想知道,有怎么样的情况是像孟子说的这么好呢?他说的其实不太容易了解,为什么?他前面说,万物皆备于我,万物皆备于我这六个字到底在什么呢?我们人那么小,万物那么多那么大,怎么样在我身上都齐备了呢?

所以念书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要把万物皆备于我把它理解为一切在我身上都齐备了,也就是说我什么都不缺,你做一个人要快乐,什么都不缺,外在的一切是外在的,你如果感觉到自己圆满充实不需要的话,你就可以说万物皆备于我,我什么都不缺。

宋朝的学者,为了解释这句话,特别有一种想法,他们就把万物加两个字,叫做“万物之理”。万物的道理,万物的原理原则,在我这边都齐备,什么意思呢?在我心中都齐备,说实在,这样解释太勉强了。

因为万物之理在我心中都齐备,事实上还是等机会我才能够了解,比如说我没有看过飞机,飞机这个理在我心中,哪一天我看到飞机的时候,这个理就呈现出来了,你这样讲的话就变成好像孟子一天到晚,想要去认知外在的一切。然后说外在的道理在我心中已经有了,等待他出现的时候,我的理就可以使我了解。

这当然是一种解释,不过在我看来跟孟子这段话有些差距,孟子这边说得很简单,就说在我身上所有的一切都够了,就是我现在做一个人已经够了,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心有四端,这四端发出来,像水开始流,火开始烧,自然就可以行善。行善到最后能做到“反身而诚”四个字,快乐就最大了,什么叫“反身而诚”呢?反省自己完全做到真诚,快乐就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所以孟子的快乐一方面对外来说上天想治好天下,当今之世,孟子认为自己是最够资格的,另一方面孟子本身能够经常真诚做到内心的要求,他认为没有更大的快乐,而最后一句使我们实践仁德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就是强恕而行,什么意思呢?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

说到这个方法,孔子也说过叫做“能近取譬”,这就是行仁的方法,什么叫行仁呢?什么叫“能近取譬”呢?能够就近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找到路来走,换句话说譬就是譬喻,你要譬喻说假如我是他我会怎么样,人跟人相处就是一个恕道,将心比心假如我是你,我会怎么样去说这个话,做这个事,你能够注意到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替别人设想,假设我是别人,这样子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怎么会有问题呢?

你要做到仁,仁就是能够从我自己来跟别人互动,来做到最完善的一个程度。所以孟子的快乐,我们可以想象吗?他一方面对外对内都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说自己这一生不见得真的可以得君行道,也不见得真的可以让天下百姓都因为孟子而得到幸福,但是至少他了解到,生命的快乐根源是在内不在外。我们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知道儒家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也会带给我们声生命里面很大的快乐。

(责任编辑:文德)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