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思想里面,谈到人性的问题,非常深刻,但是后代的解释呢,却有不一样的方式。在孟子书里面,有两次提到性善,他只说性善这两个字,后代的解释呢,把它说成人性本善,这是孟子的意思吗?我认为不然,我们今天的解释,是要说成人性向善,本善跟向善,都可以从性善两个字延伸出来,谁说得对。我们今天就要把这个原文加以了解。
孟子里面为什么提到心的四端呢?他认为人跟动物的差别,就在于人的心特别的敏锐,特别的敏感,所以呢,他提到四种情况。
第一种叫做怜悯心;第二个叫做羞耻心;第三个辞让心;第四个叫是非心。我们看看名字原文所说的,先把他的意思大概介绍一下,他说,怜悯心是仁德的开端,羞耻心是义行的开端,就是正义的行为,辞让心是守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明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手脚四肢。
从这段话我们就知道了,孟子肯定的是,人有四种开端,他并没有说,人有四种善,这四种开端发展的话呢,可以造成仁义礼智四种善,所以呢,我有手脚四肢,就好像我内心有四种开端,善是你要去行动之后,才能实践的。
这样一段话就知道,不能说人性本善,可以说人性向善。我们再把这段话,前前后后做一个说明,孟子很喜欢讲比喻,他说你现在看到一个小孩子,慢慢爬到水井边,你心里面就会觉得非常惊恐怜悯,你不是想借此跟孩童的父母盘结交情,你不是想借此在乡党朋友之间,博取名声,你也不是因为讨厌听到孩子的哭声你才这样的。
换句话说,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之下都会不约而同,自然而然感觉到惊恐怜悯,因为小孩子快掉到水井里面去了。所以孟子接着说,没有这种恻隐心的,怜悯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辞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他连讲四个不是人,大家都觉得孟子有一点夸张了。为什么那么武断呢?难道我今天没有怜悯心就不是人吗?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孟子说的是什么?是说如果你对任何人的遭遇都没有感觉的话,那你就不是人了,那你听到孟子骂你说不是人,你很生气的话,他就会说恭喜你,你又变成人了因为你生气了。你有羞耻心,这是儒家的思想。非常精彩,为什么?因为人在自然情况之下,直接反应,才能表现出内心的真实情况,所以我常常提到,一个人如果真诚的话呢,就会发现力量由内而发,光有力量不够,还要去实践。
所以呢,你有这四种心,是每一个人都有,这四种心叫做四端,端代表开端,代表萌芽,代表开始,要结束的时候呢,才能称为善。
为了说明这一段话,我们再看另外一段讲的更清楚,更生动的,孟子说人性对于善,就向水对于向下流,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现在用手泼水,让它飞溅起来,也可以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水让它倒流,可引上高山,这难道是的本性吗?这是形势造成的。人可以让他去做不善的事,这是他人性的状况,也是像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