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
—— 做人要有孝心
“孝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是指做人要孝敬长辈,敬爱兄长,提倡的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孟子·滕文公下》曰:“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即“入则事亲孝,出则敬长悌。悌,顺也。”这句贤文的“本”即做人的根本,“道”即做人的道理。意思是孝顺是一个人首要、重要和根本的事情,只有懂得和做到了孝顺,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孝”的造字也很有深意,由“老”字头“子”字底构成,其字意体现了父子关系,父在上,子在下;父亲要抚育、关照儿子,儿子要尊重、孝敬父亲。再来看“教”字,则是由左“孝”右“文”组成,其寓意“教育”之道就是“文”之以“孝”。教育就是要通过文化来传播孝道,因此古人把宣传、弘扬孝道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孝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清朝学者李毓秀编纂的《弟子规》是后世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它的首段是这样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将孝悌放在了首位,认为践行好了孝悌之后,再讲究“信”、“爱”、“仁”,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学文”,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排列顺序是否科学合理,仅从《弟子规》得以流行久远,说明国人是认可孝悌的重要性的。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到位。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够把‘忠孝’两字讲到做好,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