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2)

2010-03-11 14:28
来源:悲智佛网 作者:索达吉堪布
一、养父母之身:想尽办法照顾父母身体。父母生病了,要为他看病;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应该多关心他的健康。 二、养父母之心:平时要随顺父母,
     一、养父母之身:想尽办法照顾父母身体。父母生病了,要为他看病;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应该多关心他的健康。
 
     二、养父母之心:平时要随顺父母,经常给予安慰,多跟他说说话,去了远方时,偶尔打个电话回去……就算是出家人,也不能因为出了家就不理父母。既然你能给施主常打电话,为什么不能跟父母联系?父母时时刻刻挂念着你,那种关心和担忧,任何人也无法与之相比。所以,要养父母之心,就应尽量随顺他的想法。
 
     三、养父母之志:子女的行为,不要让父母失望,如果自己道业增上、行为如法,父母也会觉得面上有光。如《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有些道友刚出家时,父母觉得极没面子,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后来孩子成了法师,钱多多有了,众人也非常恭敬,每天生活在掌声和鲜花中,父母就慢慢站出来了:“他是我的儿子!”“她是我的女儿!”自己也跟在后面,不像开始那样天天反对了。相反,假如孩子不争气,父母在众人面前就会羞愧难当。
 
     四、养父母之智:不但要在以上各方面关心父母,还要长养父母的智慧。父母如果智慧低劣,老了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此时,我们应给他讲一些佛法的道理,让他有正确的追求目标;即使他不愿学佛,也应从精神上给予安慰。
 
     人老了以后,常常会患得患失。孔子曾说:“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老者戒之在得。”这是少年、壮年、老年时期的三大祸患:少年时血气未定,要戒除对美色的迷恋(一旦沉迷于此,整个前途就毁了,求学的最好时光也荒废了);人到了壮年,血气方刚、好勇斗狠,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退,要戒除贪得无厌。有些老人总觉得:“我有钱多好啊,有个好房子多好啊……”始终落在“得”的欲望中,所以要劝他们放下来,有吃有穿就可以了,不要对世间太执著。其实,人老了,子女对他的正确引导很重要,若能如此,父母的身体虽已衰败,但心仍会处在快乐之中。
 
     从前,孔子带弟子去游泰山,路上看见一位衣衫褴褛、年近百岁的老人,快乐地坐在路边自弹自唱。弟子看着这个老人,有点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这么高兴?”老人说:“许多事让我高兴啊!天地万物中,人最为尊贵,而我有幸生为人;人的寿命有长短,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死了,而我现在活到了九十岁……”孔子听后,说:“他确实是明智之人。”
 
与之相比,现在很多老人一直等死:“早点离开多好!孩子不管我,亲友讨厌我,谁都嫌弃我,什么时候死啊!”其实这不明智。尤其是学佛的人,你多活一天,就能多行持一天善法,故当珍惜现在的时光。
 
所以,你们如果关心父母,最好以佛法来引导他们。藏地的很多老人,临终时一直念观音心咒、念阿弥陀佛,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他们是极其的快乐。
 
     当然,有些道友也不要觉得:“我以前劝过父母一两次,但他们刚强难化,实在没办法,以后我再也不管了。”不应该这样。对于父母,第一次劝不成功,要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功,要第三次……因此,对父母关心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