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的秩序观(2)

2010-05-04 15:34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董平
我们心中都有仁的种子 孔子想的人很伟大,人者天地之心,外面秩序没有了,人还要不要活?要活,还要活得更好。每个人都有仁。宋朝有个人解释挺有
我们心中都有“仁”的种子
 
孔子想的“人”很伟大,人者天地之心,外面秩序没有了,人还要不要活?要活,还要活得更好。每个人都有“仁”。宋朝有个人解释挺有意思,“仁”就是杏仁的仁,就是种子,有这个种子才能生、才能长。因为是种子放到土地里,只要时机恰当,进行浇水,一定会生,一定会发。我们心中的那个“仁”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种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圣人的种子,我们要好好地养护它,不要去扼杀它,这是我们每个人自我修养的功夫。按孔子的观点,只要每个人把仁这个种子养好了,天德天理就在了,一个人只要时时能想到生命是有神圣性的,我内心是有天道的内在的人,他在社会上能杀人越货吗?每个人只要意识到仁的存在,只要把它充分显现出来,我们在生活当中去实践,尽管社会生活当中,秩序不存在了,实际上以礼为代表的人文秩序会不会回归到一个人身上?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社会生活当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子去做,对全社会来说,它所代表着的不仅仅是礼这个秩序的回归,而且是全社会道德的重新回归。
 
儒家关于和谐的观点
 
儒家关于和谐的观点,由外往内说,第一层次是天地之间的和谐,在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是自然而然的,本身就是榜样;第二层次是人和社会的和谐,社会制度所协调的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只能生活在人的群体当中,必须生活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礼”来协调,“礼”不仅仅是社会制度,同时也是人在社会当中生活的一种行为规范;第三层次,人和自我的和谐,这在我看来更为重要,每一个人除了他公开的社会生活,还有不公开的生活,每个人有活动的时候,也有安静的时候,有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有独处的时候。每个人做一件事情,做得好还是不好,是尽心去做还是敷衍了事,做的事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人家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知道得很清楚的。他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过一个自我反思。
 
反思是自己对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各方面的一种判断,或者说审查,审查者是谁?是你自己,判断者是谁?内心的“仁”。反思也是使我们自己的内心的仁显现出来的有效方式。诚是反思之后呈现出来的一种结果、状态。如果都符合“仁”,那么所获得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反思不仅仅是重要的修身手段,同时也是保护自我和自我的和谐的必要手段,甚至是惟一手段。儒学特别提出“慎独”之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做事也要小心,不能违背天良。背后敢这样做,谁能保证你人前一定不这么做。“慎独”也是实现自我身心和谐的重要手段。
 
总结
 
1、社会生活是需要秩序的,只有在有秩序的生活当中,社会才能实现和谐这个根本价值。和谐是秩序的一个必然结果,也只有在有秩序的社会生活当中,人才有可能实现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价值。
 
2、我们所生活其中的全部宇宙以及所显现出来的宇宙生命,本身是和谐的,天地自身就是和谐典范,正因为天地本身是通过秩序化来显现这个和谐,所以天地秩序的抽象会成为人道的最高法则。
 
3、基于这条人道的最高法则,我们可建立起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秩序规范,就是制度。制度本身就是为了实现秩序的。
 
4、基于这样的一种秩序规范,社会的生活才有可能在整体上实现和谐的价值,而基于这一点,一个个自我秩序的实现,自我神圣秩序的自觉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儒家讲身心修养的基础和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