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朱元璋创建江山的第一等功臣
1351 年, 白莲教士出身的刘福通利用修黄河的十几万民工,在颖州(今安徽阜阳))发动了红巾军起义,建韩宋帝国,拥韩林儿为小明王,刘福通为宰相,成为抗元主力。同年徐寿辉、陈友谅在湖北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起兵,建天元帝国。1352 年郭子兴在濠州(安徽凤阳)起兵,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为其大将,受韩宋帝国节制。1353 年,盐贩出身的张士诚在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 起兵。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终于燃成了燎原之势。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领导的一支红巾军先后占领了今浙江省诸暨、衢州和处州一带,随后又先后拔除了东南一带元军的一些孤立据点,元朝在浙东一带军事力量全被消灭,浙东地区大部分获得平定。雄心勃勃的朱元璋一方面以武力平定天下,一方面四处网罗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希望他们出来支持自己的事业。当时已经名扬浙东的刘基自然在他的搜寻之列。
一、先征陈友谅,后攻张士诚
朱元璋早就听说过刘基的大名,曾几次派人礼请他出山,但由于刘基思想上反对红巾起义军,视他们为“盗寇”,而自己又实力单薄,无法与朱元璋抗衡,所以每次都只能好话推托,以“身体有疾,风烛残年的老母需要尽孝,两个儿子尚未成年,需要教养”为理由婉言拒绝。
后来朱元璋又派江南名士、处州路(今浙江丽水)总管孙炎前往青田邀聘。看到元王朝的不可救药,体会到朱元璋的诚意,他终于答应应聘出山、辅佐朱元璋建立大业。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历三月刘伯温打点行装,由青田前往到达金陵,此时的他已年近五十。
据说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刘基来到应天府时,朱元璋问的第一句话是:会作诗吗?刘基的回答是:诗是儒者的末事,哪有不能的。朱元璋指手中斑竹箸(zhù,筷子),让刘基赋诗。刘基随口念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蹙眉道:秀才气味。刘基说:不急,待我吟完,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留侯指张良,他是刘邦的谋臣,也是汉朝开国功臣,曾借刘邦吃饭用的筷子,用以指画当时天下大势,为刘邦出谋画策。这就是“借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