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朱元璋第一谋士:具有传奇色彩的军师型军事家刘伯温(二)(3)

2009-07-10 10:3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三、鄱阳湖之战定天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之后,陈友谅收拾残兵,围攻洪州城(今江西南昌),发动了朱陈争霸的最后一场

三、鄱阳湖之战定天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之后,陈友谅收拾残兵,围攻洪州城(今江西南昌),发动了朱陈争霸的最后一场大战——鄱阳湖之战。

当时,双方都将自己的主力投入战场,陈友谅甚至将家属、马匹、供给全部带到了船上。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投入兵力二十万。陈友谅的军队据说是六十万。一些学者考证说,各自的军队实际数量可能只有一半左右。但即使是这样,数量也很可观。

当时洪州守将朱文是朱元璋的侄子,陈友谅攻打洪州时,他率领守军顽强抵抗。八月二十九日,来援的朱元璋军主力与陈友谅军的主力在鄱阳湖中相遇,激战持续了四天。四天中,陈友谅的军队损失非常大,陈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大将陈普略先后战死,朱元璋的军队伤亡也比较惨重。王世贞记载说:“太祖的舟师跟敌人在鄱阳湖中大战,未决胜负,太祖当时心里实在是忧虑害怕。”到了性命相搏的时分,朱元璋自己也并没有必胜的信心。

这时候,刘基提出“移师湖口”之策,就是将战舰全部移往湖口,封锁鄱阳湖通向长江的水路通道,关门打狗。九月二日,朱元璋的战舰尾部都升起灯笼,陆续驶向鄱阳湖湖口,鄱阳湖成为一只扎住陈友谅军队的口袋。很明显,陈友谅的巨舰在相对狭隘的湖口水面上远远比不上朱元璋战舰那样灵活有用,所以,陈友谅始终未能攻破湖口。陈友谅的一些将领们主张弃舟从陆路回武昌。由于意见不统一,汉军内部发生争吵,接着发生了叛逃。更要命的是,双方相持很久,陈友谅军的粮食已经吃完,而五百艘抢粮的船只也被朱文正烧了个干净。缺少粮食的陈友谅军队最后窘迫的突围而出。陈友谅在激战中头中流矢,不治身亡。此战朱元璋得胜的关键,正是刘基“移师湖口”这一计策的实施。

消灭陈友谅势力以后,朱元璋马不停蹄,立即又挥戈东进,征伐张士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市),张士诚走投无路,自缢身死。自此长江中下游地区尽归朱元璋所有。

朱元璋称帝之后,有一次在给刘基的诏书中说:“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州,尔多力焉。”可见,刘基作为朱元璋座下的重要谋士,在历次战役中都提出过有效的妙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怪乎,朱元璋曾经感叹地对刘基说:“先生是我创立江山的第一等功臣。”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