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当行至博浪沙(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时,张良出手了。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张良并没有把握住。他和同伴击中了秦始皇车队中的一辆车,但是,秦始皇并不在这辆车上。
博浪沙,位于河南省原阳县。今建有博浪沙公园,以纪念当年张良的壮举。
一击不中,张良与同伴随即撤退。在无数卫兵的追捕下,张良像传说中的侠客一样从容逃脱。
有民间人士推测,张良之所以能够从容逃脱,得益于他的相貌。秦始皇和他的卫兵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胆敢前来行刺他的勇士,居然“状貌如妇人好女”。
“神功”全由天授
博浪沙遇刺,对秦始皇震动很大,刺客逃脱,更令他怒火中烧,下令在全国搜捕张良。不得已之下,张良隐姓埋名,在下邳(位于今江苏省睢宁县)躲藏了起来。据专家推测,就是在这一段时期,为了躲避追捕,张良改姓为张。
“隐居”时候的张良,已经年过三十,却被一位老人呼为孺子,并且加以“羞辱”。这是一个名为“张良拾履”的故事,在历史上颇为有名。那一天,张良心情很好,悠然自得地行走在下邳的乡间,在一个小桥上驻足赏景。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人过来了。本来,这位老人引不起张良的注意,但是他脱下自己的鞋子就扔到了桥下。就在张良错愕不已的时候,老人的话让张良瞬间怒火中烧:“小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但是,张良霎时又压下了自己的怒火。老人不是秦始皇,而且年纪这么大,有些怪脾气说不定也很自然。他顺从地到桥下给老人捡起了鞋子。不料,老人得寸进尺,又“命令”道:“给我穿上!”张良心想,鞋子捡都捡了,给他穿上也无所谓,便跪在地上给老人穿上鞋子。老人很享受地看着张良给自己穿好鞋子,然后长笑而去。
张良不禁大惊,看着老人远去。
张良殿,位于江苏省睢宁县巨山。
睢宁,作为张良曾经的避难之地,留存有众多关于张良的遗迹和传说,最著名的则莫过于“圯桥进履”。但是,由于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不少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其中包括张良拾履处的圯桥。
不一会儿,老人折而复返,告诉张良:“孺子可教矣。”然后要张良五天后的清晨在这里与他会面。张良愕然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