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王翦携其子王贲助秦统一六国,居功至伟,以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王翦、王贲、王离三祖孙形象
武将世家,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三代名将俱出一门却不多见,威震宇内的祖孙三将在血与火中看到秦朝统一天下又看到秦朝的覆亡。
智勇双全一将军
在今天陕西省富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有一个镇叫到贤镇,传说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曾逃难到过此处,故得名到贤。在到贤镇的永和村。有一座南北较长、东西稍窄、高约9米、周长达136米的古墓。在这座古墓西侧约180米处,从南到北还依次排列着六座小冢。这座古墓就是王翦墓,而这六座小冢,据说里面埋着的是六国王侯的衣冠、图书和俘虏等。这里的一切,是为了彰显王翦统一中国的战功而修的。
在富平县美原镇还有个千王村,有两个高高的坟冢,达到二三层楼的样子。据考古学家测定,一个是王翦的儿子王贲的墓,另一个是王翦孙子王离(王贲之子)的墓。
到贤镇因重耳而得名,却因王翦祖孙而出名。
史料对王翦生卒年记载得不太详尽,他大概在秦昭王(前302年-前250年在位)时就已经为将;据载,王翦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去世,去世时,寿高90。照此推算,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04年左右。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五世孙。太子晋的后代大多生活在晋国,或者后来的魏国,那么,对于王翦这一支是什么时候迁到了秦地频阳,史书及相关族谱都缺乏记载。不过,太子晋的子孙之所以昌旺于后世,几乎全是从王翦这一支生发开来的,因此,王翦祖孙在姬姓之王的世系传承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 ,这是后话。
作为一个长寿将军,王翦荡平六国的辉煌业绩几乎都是从古稀之年才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也做过不少颇有影响的大事,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三件大事:一是替丞相范雎捉拿仇人魏齐,二是帮助秦王嬴政平定其弟长安君的叛乱,三是辅助秦王嬴政剪除权相吕不韦。三件事件件惊心动魄,从中看出的主要不是他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的智谋与魄力。
先来看王翦是如何设计捉拿魏齐的。范雎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他以“远交近攻” 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范雎本来是魏国人,曾为魏不辱使命出使齐国,但魏国丞相魏齐却诬告他泄密于齐,对他实行严刑拷打,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还弃尸于茅厕,撒尿于面门。好在范雎是假死,历经千难万险,来到秦国,被秦昭王拜相封侯。就是这位范雎,导演了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尽管在秦国春风得意,但是范雎耿耿于怀的还是他的仇人魏齐。他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