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古代兵器基础知识系列之七:甲(一)

2009-07-16 12:2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甲是春秋时期主要的防护兵器,一般由皮革制成,分人甲和马甲两种,甲片表面霖漆。

甲,又叫做介或函,用以防护人或马的躯干。甲是春秋时期主要的防护兵器,一般由皮革制成,分人甲和马甲两种,甲片表面霖漆。当时的皮革制造工艺有了突出的发展,造甲的工匠称为函人,《考工记·函人》对其制作工艺有详细的记载,其基本方法是先将皮革加工作成小甲片,涂上漆,然后用丝绳联成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甲。就人甲而言,就由身甲、甲裙、甲袖三部分组成。其中身甲是人甲的主体,由胸甲、背甲、肩片、胁片等约20片编成。甲片的联缀,有固定与活动两种,按人体不同部位的形状和活动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联缀方法。当时人甲的防护部位已经达到胸、背、腹、膝、颈项和胳膊等,有效地减轻了格斗兵器和抛射兵器的杀伤程度。由于甲具有很好的防护功能,故被大批装备于军队,几乎每名武士都有一副皮甲,军中有多少副甲就相当于有多少兵士。“被练三干”、“带甲十万”遂成为表示军队兵员实力的代名词。

马甲用于保护拉战车的马匹。《左传》所谓“介马而驰”,即是指将战车驾马披甲,然后发起冲锋。由于在车战战场上保护马与保护人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马甲的制作和使用在当时颇为普遍。春秋时期的马甲一般也是以皮革制作,工艺与人甲基本相同。同时,由于当时杀伤性兵器的穿透力普通提高了,故不论人甲、马甲,都大大增加了强度。

甲是古代将士穿着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它可以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免受冷兵器的伤害。甲又叫“介”或“函”,古人称制甲的人为“函人”。先秦时期人们把用皮革、藤等物做的叫作“甲”,后来有了铜片、铁片制的甲便改称“铠”,唐代以后一律铠甲统称,不再区分质料。

甲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借助野兽的皮、林中的藤、木等物,制成简单的护饰,穿戴在身,以抵挡木、石兵器的伤害。据说可以称为“甲”的防护装具是夏朝的第六代国君“抒”(Zhù音住)发明的。主要是用皮革制做,披戴在前胸后背、腰腹等部位,既不影响四肢的格斗活动,又能防御身体主要部位免受兵器的损害。那时的甲,只是整块皮革做成了甲片。殷墟中的土层表面曾发现皮甲遗留的痕迹,有黑、红、白、黄四种颜色涂成的斑斓纹理,残迹最大径约40厘米。这种皮甲距今已3000多年了。整片皮革制做的甲坚硬发板,兵士着装在身,持枪操刀搏杀时,十分不便。后来改为用小片的皮革联缀。可按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切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革片,每片穿小孔,用细绳联缀起来。为了增强甲片的牢固性,还用双层或多层皮革缝制,表面涂漆,既美观又实用。自青铜器出现以后,人们用青铜片铸成兽面护饰装在甲衣胸背部。在西周时的古墓中曾发现过钉缀在甲衣上的各式青铜甲片。这种带青铜片的甲衣,其防护效能又增进一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