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史记为82卷,图9卷,现存仅为13篇,6076字,其他的如八阵图、战斗六甲法等已失传。十三篇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计》、《作战》、《谋攻》、《形》、《势》和《虚实》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主要强调战略速决和代谋取胜,另外包含对战争总体、实力计算和威慑力量的深刻认识。第二部分由《军争》、《九变》、《行军》、《地形》和《九地》组成,侧重论述运动战术、地形与军队配置,攻防战术和胜败关系。具体包括奇正、虚实、勇怯、专分、强弱、治乱、进退、动静和死生等辩证关系。第三部分由《火攻;和《用间》组成,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下面从3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作简要介绍:
(一)《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武字长卿,为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惠民县)。孙武出生在一个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当时齐国是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一度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军事活动的中心,豪杰荟萃(孔子、管仲、姜子牙等)。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为孙武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之勤奋好学,青年时代的孙武就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后来,齐国发生了“四姓(田、鲍、奕、高)之乱”,孙武出奔吴国。他一边潜心研究兵法,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一边过着一半自耕农式的生活。公元前512年,经大臣伍子胥七次推荐,吴王阖闾会见了孙武并细读了孙武兵法的十三篇,聆听了孙武对战争和时局惊世骇俗的见解,观看了孙武演兵,亲身感受到他的才华横溢,即委任孙武为将。
孙武在近30 年的戎马生涯中,为吴国的崛起和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如: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吴军对楚国实施千里奔袭,以3万精兵破楚20万大军,连续五战五捷,攻人楚国都郢城,把一个长期雄踞江汉、称霸中原的头等大国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484年,艾陵战役,吴军重创齐军,使10万齐兵几乎全歼;公元前 482年,黄池会盟,吴国威逼晋国,取代其霸主地位。这些都有孙武的重大战功。
对孙武晚年的考证不详,据《越绝书》的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有孙武的坟墓。《吴县县志》也有“孙子祠”的记录。由此推断,孙武最终可能隐居民间,老死于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