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全解析之二:《孙子兵法》简介(一)(2)

2009-07-17 15:0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1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持其政治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这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思想。“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把握的,就不能随便用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则百战不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可能胜也可能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会每战必败。

孙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明了战争指导者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与战争胜负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是极富科学价值的。自有战争以来,古今中外的战争指导者,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对此曾有高度评价,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这条规律,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实事求是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从战争理论上讲,是分析判断情况的根本规律;从指导战争的意义上讲,是先求可胜的条件,再求必胜之机的重要抉择。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谋略,是指用兵的计谋。《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是谋略制胜。它认为军事斗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综合斗争,也是双方军事指导艺术的较量,即斗智。孙武谋略制胜思想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