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璘请讨之。世将问策安出,璘曰:“有新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诸将始犹窃议曰:“吾军其歼于此乎?”璘曰:“此古束伍令也,军法有之,诸君不识尔。得车战余意,无出于此,战士心定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及与二酋遇,遂用之。
在此战中,宋军中路步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这种战术运用几乎与顺昌之战时的金军“铁浮图”一模一样。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宋军“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的作战方式与金军“铁浮图”是“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的作战方式雷同,不知是谁抄袭了谁,真是耐人寻味;而且双方也都在利用拒马辅助步兵作战。(金军“铁浮图”“人进一步,移马子<马子即拒马>一步,示不反顾。”引自汪若海的《札子》)
陕川战场上宋军与金军作战时,双方采取的战术如此相似,在这种情况下,那一方的统帅、士兵综合素质高,那一方就会获胜。在宋朝绍兴二年的饶风岭之战中,“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而在绍兴四年二月的仙人关杀金坪之战中,“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宋史吴玠吴璘传》所记载的这两次作战宋军一胜一负,这表明在同等的条件下,宋军军只要敢战,也一样有胜利的机会。
南宋有类似金军“铁浮图”的重铠甲步兵,那么南宋是否也有类似金军“拐子马”的部队呢?《宋史.岳飞传》记载:“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郾城之战),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所著的《岳飞传》是研究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权威之作。邓广铭先生认为“拐子马的正确解释是左右翼骑兵”,那么,事实的真相是否真的如邓广铭先生所说的这么简单呢?
明朝未年,女真人重新崛起建国,史称“后金,”与后金作战过的明将熊廷弼在描述后金军作战的情况称:“奴兵战法,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虽死而后乃复前,莫敢退亡,则锐兵从后杀之,待其冲动我阵,而后锐兵始乘其胜,一一效阿骨打、兀术等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