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宋金重装武士的较量:身披重铠冲锋的敢死队(3)

2009-07-23 14:5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明将熊廷弼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后金军作战时有两个特点值得研究,第一点就是“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实际就是先锋,类似于敢死队。任务

明将熊廷弼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后金军作战时有两个特点值得研究,第一点就是“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实际就是先锋,类似于敢死队。任务是冒着敌人的弓矢炮石突入敌人阵地,左冲右突,使敌人预先布置好的阵地处于瘫痪状态。众所周知,古代作战时是非常讲究阵法的。所谓阵法,是指战斗队形。讲究兵器配备长短兼备、步骑协同、攻防结合等等,以能够充分发挥人和武器的整体威力为目的。宋、明两代的军队作战时都很重视布阵,例如南宋名将吴粼针对金军所创造的“叠阵”、明朝将领戚继光作战时更是善于布阵,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内含很多阵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战争上一个精心布置的阵在转瞬之间被“死兵”所摧毁,必然会给对手的物质及心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后金军“锐兵”则相当于预备队,任务是在“死兵”搞乱敌人阵地的基础上乘机出击、扩大战果。“一一效阿骨打、兀术”的后金军,其“死兵”及“锐兵”与邓广铭先生所说的左右翼骑兵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两翼骑兵出击;与邓广铭先生所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后金军的两翼骑兵的作战任务有主有次、并不相同。

第二点就是后金军作战时“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后金军“骑双马冲前”的原因,是当一匹马疲惫或伤亡时可以迅速换上另外一匹马,继续冲锋,这种战法就是著名的“副马之制”,“副马”又称“从马”。后金军作战时,不一定仅仅限于“骑双马”,也可以骑三马、甚至四马。而金军作战时与后金军一样也有用副马的习惯。(据《金史突合速传》记载:“突合速从马五(即五匹副马)、沃鲁破宋兵四千于文水。”)

金军与后金军一样,在作战时骑双马、三马或者四马冲前时,为了避免众多副马四面散开,必然要把其余副马长长的缰革系在主马,对手在远处看见,可能会产生“贯以韦索,三人为联”的错觉。“三人为联”其实是“三马为联”(或者数匹马联在一起)。这就是金军“拐子马”的真相。金军“拐子马”既然是联在一起的,遭到敢于狙击的宋军时就会吃亏。“拐子马”“既相联合,一马偾,二马皆不能行,坐而待毙。”

金军“拐子马”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并非是左右翼夹击,而是其担任敢死队的某一翼,强行突入对方阵地,使敌人预先布置好的阵地处于瘫痪状态。这相当于后金军的“死兵”。宋朝也有类似金军“拐子马”及后金军“死兵”的部队,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宋朝的类似的部队叫“先锋”。宋朝“先锋”的任务也是强行突入对方阵地,使敌人预先布置好的阵地处于瘫痪状态。比较一下金军“拐子马”与宋军的“先锋”,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多相同之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