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六年,兵部官员汪道昆到蓟镇巡视。戚继光组织了一次有数万士兵参加的军事演习,步兵、车兵、炮兵等多兵种联合参与,既有基本技能的表演训练,也有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规模之大,气势之伟,令观看演习的戚继光本人都深受感动,相信“边事真有可为”。
戚继光在蓟镇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修筑、加固长城。明代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最完善,也是保存最好的长城,而戚继光所修的蓟镇长城则是整个长城的精华。著名学者、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说:“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以及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留下来的”,它们代表了古代长城的最高建筑水平。
在修筑山海关长城时,戚继光发现长城东端与大海接合处防御薄弱,敌人很容易乘机而入,必须想办法堵塞漏洞。他与参将吴惟忠彻夜商量,决定建造“入海石城”,将长城一直延长到大海深处,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老龙头。
入海造城的难度极高,投资也很大。消息一经传出,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人都想获得修造权,从中牟利。有位商人想方设法找到戚继光,送上一大笔贿赂。戚继光沉思良久,留下了银两,让商人先回去,然后请参将吴惟忠前来商量。不一会儿功夫,吴惟忠走进戚继光的营房,却见后面还跟着一个军卒,也挑着担子,竟然也是那商人送来的贿赂。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这些银子分明是毒呀!如果咱们将帅贪财,必然造成千秋工程质坏命短,祸国殃民。太可怕了!”戚继光和吴惟忠把贿赂银交给财务管理部门,并以此事教育部下,要求各级官员不得“吃拿卡要”,必须高质量地修好入海石城。老龙头长城完成后,戚继光亲题“天开海岳”四个大字,并刻石立碑以示纪念。
蓟镇长城自昌平至山海关,长达1200里,戚继光在此增筑空心台1017座;在险要地方修筑复线长城,增筑烽墩。今天人们看到的如同天梯般的倒挂长城——三道关长城,就是戚继光督建的。身处其间,人们惟有惊叹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聪明智慧,三道关堪称长城建筑史上的奇迹。
长城的修筑大大增强了京畿重地的防御能力。隆庆和议后,对明朝北边构成较大威胁的只有蒙古族土蛮部。万历二年,朵颜酋长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长昂企图入京骚扰,被戚继光打退。第二年,董狐狸又率部南下,戚继光俘虏了他的弟弟长秃。董狐狸等人见戚继光兵强马壮,长城防线固若金汤,就率部属亲族300人叩关请降,“北虏”问题最终解决。明代北部边境,出现了少有的太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