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抗金大将袁崇焕:河山赖有英雄气 长使风光物色新(二)

2009-07-29 11: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袁崇焕文武兼备,以文士跃为边关大将,雄才大略世所罕有。

县学深造  研文习武

又过了几年,到了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13岁的袁崇焕循例要往藤县县学参加“童子试”(科举最低一级考试)考取庠生(相当于秀才,称“生员”),以取得入读县学(儒学署)资格。明朝沿旧制,凡男满13岁能通《孝经》、《论语》,每卷诵文七通者,予以出身,取得科举资格,称作入童子科。朝廷规定,每年庠生名额,京畿50名,省州府县各依次减十,至县仅有10个名额。又按明朝科举制度:“凡诈冒籍贯,或有系倡优隶卒之家,及曾经犯罪问革,变易姓名,侥幸出身,访出拿问。”

袁崇焕初应童子试,就惹来一场风波,差点儿断送了功名前程。已落籍藤县三代的袁崇焕,按规定必须到藤县儒学署应考,但其父袁子鹏觉得各县只有10个名额,在藤县会很难考取,为了让儿子崇焕当年考上县学,见袁家在对面平南属地白马圩有“西祥”商号,就自作主张让袁崇焕冒籍去平南县学应试,结果白马圩的乡绅怕他占了名额,就向知县告发。这是件违法大事,按律本来是要捉拿问罪的,但经袁子鹏说明情况并破财疏通关节,才免去刑拘,袁崇焕得以准许回本县参加考试。此事对袁崇焕伤害很深,他感到非常惭愧,也使他更坚定了发奋努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信念。回到藤县,但考期已过,只能第二年才考。翌年,袁崇焕如期应试,只考一次就被录取了。

袁崇焕被录取庠生后,即按规定进入县学就读,以参加3年后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取举人。袁崇焕入县学的教谕是李忻,广西武宣人,举人出身;训导是萧如云,广西临桂人,监生(国子监生,又称“太学生”)出身。袁崇焕在两位学官的教谕、训导下,攻读四书五经及《资治通鉴》、《二十二史》等课程,加强研习八股文,又学习了唐宋八大家的策论、散文等。袁崇焕自幼聪颖好学,常常深夜潜心攻读,不知东方之即白,极受两位学官的垂爱。一日,轮到副学官萧如云讲授汉史,要求生员即兴赋诗一首,袁崇焕信手写就《博浪城》:

一椎如许大,误中亦由天。

此事同儿戏,留侯尚少年。

诗中赞扬留侯张良少年时就嫉恶秦朝暴政,伏击于博浪沙欲以椎击杀秦始皇,此事看似儿戏,却展现张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胸怀。萧如云大为赞赏,说他“胸次磊落,抱负不凡”。3年一晃即过,秋试在即。明朝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秋季在省城举行一次乡试,称“秋试”、“秋闱”。届时朝廷派官员主考,所属各州县生员聚集贡院,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科,中试者为举人。袁崇焕即乘船下梧州,转溯桂江北上,前往省城桂林贡院参加举人考试,不想这次黯然落榜。于是,袁崇焕又回到县学继续深造,以期3年后再次应考。

正副学官很欣赏袁崇焕的才华,又见其性情耿直、聪颖机敏,便给其起字“元素”,他则自号为“自若”、“自如”,含有表明对待落榜态度之意。学官知袁崇焕“有山水之癖”,治学之余常邀他一起畅游周边风景胜迹,开阔胸怀,登游江月楼、光华亭、浮金亭、东坡亭、水月阁,泛舟石壁秋风、龙台巷露、鸭滩霜籁等藤州八景,还沿藤江(西江)东下游赤峡晴岚、广惠寺,南溯绣江(北流河)游金鸡驿、窦家寨等各处名胜古迹。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