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齐桓公姜小白:谋划争夺于刀光剑影 春秋第一位霸主(二)(3)

2009-08-04 16:1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攘夷是华夏(后来称汉、再后来称中华)族内部凝聚加强 的初步表现。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亲也” (《左闵元年》)。华夷之辨乃当时华

攘夷是华夏(后来称汉、再后来称中华)族内部凝聚加强 的初步表现。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亲也” (《左闵元年》)。华夷之辨乃当时华夏族的一种心态。那时,生活 在四周地区的戎狄势力很大,经常骚扰王室,进犯中原。桓公除 大力维护王室外,对遭到戎狄侵略的其它诸侯,亦以继亡存绝的 仁爱精神,鼎力救援。如: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桓公救之。 燕庄公送齐桓公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 不可以无理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齐地与燕。并要求燕庄 公修复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后来狄人伐邢灭卫,桓 公皆救之,并命以“车百乘,卒千人以夷仪封邢;车五百乘,卒 五千人以楚丘封卫” (《霸形》),致使“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左闵二年》)。这种内诸夏外夷狄的态度,继绝存亡的仁爱精神 以及躬身履行的伟大实践,保卫了中原地区发达的文化,增强了 华夏族的凝聚力,其意义是很大的。

在“尊王攘夷”的号召与实践过程中,桓公一次次地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各诸侯国,假主命以号令中原。这是桓公霸业的具体表现形式。据《谷梁传》载,齐桓公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 四次(《庄公二十七年》)。所谓衣裳之会,是指以外交手段解决 问题的和平盟会。兵车之会是指帅兵车聚卒伍,以军事促成外交 的盟会。《国语·齐语》的记载则为; “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 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语:“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 之会六。”“三”、“六”乃泛指,并不是实数。实际上,,桓公会盟 诸侯大小共16次,即《谷梁传》所载的15次外,还有齐楚召陵 之盟。其间的葵丘之盟,周天子派宰孔前来赐胙,使桓公的霸业 达到高潮。至此,桓公成了名符其实的春秋第一霸主。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与世长辞,惨淡经营了43年的霸业至此宣告结束。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