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
棍,是把坚硬木棒削圆而成的一种简单的打兵器。长度因其流派和使用者的不同而异。长的,要算太极拳的太极大杆(约3m),是用双手使用的棍,短棍有鞭杆,长约1.1-1.4m,分单棍和双棍两种用法。
棍的制作材料,除木棍外,也有用铁做的铁棍。虽然不能象刀剑那样用棍劈砍敌人,但因其长而重,所以有相当大的威力。
棍比矛、枪这类长兵器的柄粗而坚硬,所以不象长兵器那样,容易被倭刀之类的锐器砍断。由于棍本身就是一根棒状打兵器,它不同于以锐尖为主要攻击手段的矛和枪,所以,即使被砍断,仍然可以继续作战,而威力不减。
棍,虽是一种没有经过特殊加工的简单棍棒,但是靠使用者精湛的技法和集聚,作为宜攻宜守的有力兵器,它得到很高的评价。
历史与发展
人类最早使用的古代武器,就是棍棒,这是一种不经过任何加工的简单棍棒。为了提高使用性能,不久就出现了经过加工的棍,称之为“殳”,为“五兵”之一,是最简单的兵器。棍作为实战中的兵器历史并不长,在汉代,把它作为仪仗用装饰品来使用。相传,那时就有称之为执金吾这样一种专门负责维持首都治安的官职。因为这种官吏手持棍状的镀金铜棒,这就是执金吾官名的由来。由此可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棍棒也是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被使用着。
从汉代到唐朝,把经过削加工的棍棒称之位白棓。把它作为兵器使用的有名例子,在葛洪的《抱朴子》书中就可以看到。书中说,在三国时代吴将贺齐讨伐山贼的时候,有一个山贼不使用带铁刃兵器而使用秘术,但是贺齐军队却打不过他。后来,贺齐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于是他就制作了一根没有锋刃的棍棒,来攻击山贼,终于平定了山贼之乱。
到了宋代,为了抗击装甲骑兵,打兵器开始被广泛使用,而且种类很多。不仅经过加工的强化棍棒,就连最简单的一般棍棒,也作为兵器用到了战场上。在宋代的《武经总要》中,汇总了几乎所有类型的棍棒。在未经加工的简单棍棒之中,有细长的杆棒,还有稍微粗一点的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