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孙子兵法》与中国古代军事智慧(2)

2009-11-27 14:2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雷铎
孙子认为用兵首先要讲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孙子认为用兵首先要讲“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战争不仅仅要讲战略和战术,还要讲“势”:“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他比之为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他甚至提出“君命有所不受”主张:“将受命于君,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他认为打仗不能一味“尚武”,“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类似思想还有很多,所以,《孙子兵法》不仅仅是用兵之法,更是充满哲学、“道”和辩证法的系统的中国古代军事宝典。

以前一般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候的孙武子,但1974年在山东临沂汉朝墓中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个很相似的版本,专家研究后发现,我们所看到的《孙子兵法》是由孙武与孙膑共同撰写的,应该是先由孙武开始,最后由孙膑整理完成的。

孙子兵法

关于孙膑与《孙子兵法》,有一个很传奇的历史故事:孙膑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有四个: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和军事家孙膑跟庞涓。庞涓是孙膑的学弟,但他先下山当了官,不可一世,孙膑下山后,庞涓怕孙膑抢了他的位置,就找人去打小报告,把孙膑的膝盖骨给挖了,后来庞涓在一个山谷里头就中了孙膑的圈套,孙膑设计把庞涓引到一个葫芦谷里面杀了。

今天人们所读到的《孙子兵法》,应该说,是起于孙武子、止于孙膑的、集合了中国春秋战国之前中国人伟大军事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中国国学武器库中的利器之一。下一篇我们将紧接这个话题,从神秘的《鬼谷子》说到中国方术的方方面面。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