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国共首场较量之四平战役:小师弟林彪勇战大师兄杜聿明(二)

2010-01-08 11:5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一元一
那是国共两党在东北“真枪实弹”的首场较量。国共两党都派出了较强的统帅——杜聿明和林彪,两人在国共各自阵营均是极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同时又都是抗日名将!有意思的是

四平战役纪念馆

22 日,敌集中百余门大炮,以每分钟25发炮弹的火力轰击五十六团的防御阵地,交通壕被炸平了,掩体被炸塌了,整个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炮火稍停,敌又以两个营的兵力分路向民主联军阵地扑来,民主联军马上恢复防御,积极抗击敌人的进攻。一营一连官兵迅速从废墟般的工事中冲出,毙伤敌人100多人。另一路敌人400余人,叫喊着向二连阵地扑来,二连虽已伤亡过半,但仍沉着应战,待敌人逼近,战士们跳出战壕,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但终因敌众我寡,眼看阵地要被敌人占领。紧急时刻,政治指导员孙永章率领仅有的兵力与连长张功弟率领的四连及时赶到实施反击,激战两小时,硬是从敌人手中把阵地夺了回来。

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八师一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北山阵地发动猛烈攻击,企图向四平西北的三道林子北山方向迂回,占领北山制高点,与三十师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必须死守三道林子!”林彪坚决果断地命令。”附近部队立即增援,丢了三道林子就等于丢了四平!”

原来三道林子距四平城的中心四平街只有一公里,在地势上居高临下,可俯瞰大半个四平城,是关系到整个四平城安危的重要支撑点,一旦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两军对垒,较力争锋,一个要攻,一个要守。一个小小的三道林子,立即成了四平之战的新焦点。短时间内,双方的重兵集团潮水一样迅速向三道林子涌去。枪炮声如暴风骤雨又急又密,山坡上的大小树木跳动着烈焰,嘎嘎作响。敌第三十八师连续四次冲锋,不到半天就突破了民主联军的部分阵地。坚守这里阵地的民主联军保一团知道此地关乎大局,据死力夺。牺牲一批,又冲上一批,冲上一批,又牺牲一批,鲜血将山坡上的黑土染成一片殷红,最后终于夺回了失地。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敌人向北山、三道林子阵地多次组织攻击,与我军反复争夺。我守军干部战士以“人在阵地在”的口号,互相鼓励,士气高昂。

就在四平激战正酣之时,毛泽东再次指示林彪:“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于四平南北地区举行数次大的战役决战,才能解决问题。长、哈、齐三市是否能确保,决定于是否能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敌人。”随后又致电林彪及东北局:“新一军是缅甸远征军,蒋军主力。我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养精蓄锐,待其疲劳不堪,粮弹两缺,选择良好地形条件,以数日之连续战斗,将其各个击破,全部或大部歼灭之,就可顿挫蒋军攻势。”22日,毛泽东再致电林彪:“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

杜聿明原以为我军的作战原则是“以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主”,所以,此次四平战役民主联军肯定会主动放弃大城市。可没想到眼下民主联军却在集中优势兵力,还于运动中消灭了大量的国军有生力量。现在他终于清醒了,马上和驻在开原的前敌指挥郑洞国商量重新调整了部署。从南满抽调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及第七十一军九十一师一部由大洼、八面城一带迅速北进,企图直接插到四平、长春之间,实行大迂回。

林彪针对敌情变化和兵力调整的态势,遂即作出调整,将四平外围主力全部转入到四平以东和以北部署:以第八旅、第十旅配置在喇嘛甸以北地区;以第二十二旅(二师)配置在大房身、胡家窝棚一带;以第一师配置在平安堡、獾子洞地区;以万毅纵队主力配置在四平东南的下三台、小红嘴山一带。同时,以第七师从长春地区星夜兼程南下,接替第七旅在三道林子、莫杂铺阵地;配属于该师的东满部队第六十七团也至四平以北小城子一带铁路两侧地区。

4月23日,敌人猛攻的重点仍然是三道林子、北山地区。我第七旅二十一团又受到很大伤亡,情况十分危急。当此之时,奉命率北满第七师南下支援四平进至杨木林子的师长杨国夫见到了林彪,林彪对他只说了四个字:“立即战斗!”

第七师受领了任务之后,急速赶到莫杂铺接替了第七旅阵地,并连续两日向国民党新一军第三十八师占领的太平沟阵地实施攻击,三道林子阵地趋于稳固。

从 4月18日至26日这短短的9天时间里,国民党新一军先后向东北民主联军四平南郊、西郊、西北及东南各处阵地发起无数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进进退退,阵地上已是尸积如山,却都没有大的进展。在整个四平防线由东到西绵延50多公里的战场上,是惨烈无比的一仗,国民党军受到重创,我东北民主联军同样元气大伤。此时,双方皆有筋疲力尽之相,故转而开始大修工事,进入战役对峙阶段。

时远时近、时疏时密的枪声仍在阵阵传来。如血的残阳铺在如铁的阵地上,满面烟尘的民主联军战士静静地守在战壕里,准备着新一轮的厮杀。伤员越来越多,弹药越来越少,阵地越打越小。然而,这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役却远远没有结束。

4月27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林彪,奖励四平守军:“(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4 月30日,毛泽东又指示林彪:“控制强大机动部队,养精蓄锐以为将来之用,目前不要向敌人举行大规模进攻。”5月1日,毛泽东以个人名义电示林彪:“力戒轻敌,每战必须集结全力,打敌一点,以期必胜。此点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体遵行。”林彪为打破两军对峙僵局,电告中央:决定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使敌处于我前后夹击的大包围中。5月4日,毛泽东复电林彪加以肯定:“我军准备于双庙子以南建立据点,断敌后路,包围四平之敌而聚歼之,这是一个勇敢的计划。”

5月5日晚,林彪发布出击敌后的命令,命令南满第七旅、第八旅进占双庙子以南地区,夺取泉头车站;命令保三旅、独立旅各部也向双庙子地区出击,配合第七旅、第八旅行动。但由于总体上仍是敌众我寡,林彪迫敌撤围的意图没有实现。

在这一时期,杜聿明也加紧向四平调兵遣将,集中兵力投入四平方面作战。调第七十一军八十八师与新六军十四师、新二十二师分别由辽阳、本溪和大安平一带出发北上。具体部署是:以新六军进至铁岭以北地区;以第七十一军进入开原一带。至5月14日,国民党军集中于四平周围的兵力已达10个整师。

国民党军增调兵力,步步紧逼,战场形势一下子变得对四平的民主联军守军不利。5月15日,杜聿明命令国民党军队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其部署分为三个兵团:右兵团为新六军之十四师、新二十二师及七十一军之八十八师,由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指挥,沿开原至西丰及开原至叶赫两条公路进发;中兵团为新一军的3个师,仍向四平正面进攻,由郑洞国指挥;左兵团为第七十一军的八十七师和九十一师,向四平以西的八面城和老四平及以北的梨树进攻,由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指挥;一九五师则作为全军总预备队,机动使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