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解放沈阳:血与火的洗礼(三)

2010-01-19 14:0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一元一
1945年8月,东北成为抗战胜利后,中国最大最重要的一块急待收复的沦陷区。已经沦陷14年之久,被称作是新中国长子的沈阳,长夜过后的拂晓就要到来。

1949年12月底,从东北黑土地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过黄河,跨长江,一路追击围歼,先遣兵团的两个主力军,已经到达广东的雷州半岛。直逼中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

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打了无数恶仗的四野战士,此时急需渡海作战的船只。1950年3月5日,偷渡和强渡琼州海峡的解放军出现在国民党守军对面,在乘坐木船的渡海队伍中,还有抢滩登陆的冲锋舟。

为解放海南岛立下战功的这些冲锋舟,正是沈阳的橡胶厂工人加急生产出来的。就在八十万四野大军出关南下,决战平津、横扫南疆的战斗中,东北的黑土地,成为这支虎军的钢铁后方。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台在东北解放战争和随后大军南下作战当中,屡建战功的机车,它就是1946年在哈尔滨命名的“毛泽东号”机车。

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当中,这台牵引着满列兵员和弹药的列车行进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可是就在沈阳解放后,这台接受了新的任务的机车,因为铁路的破损却难以再像以前一样驰骋。

就在1948年11月2日,解放军进入沈阳后,火车站成了最危险的地方。车站里的蒸汽机车都熄了火,站台里的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当时,沈阳是东北铁路网最大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从沈阳站向东,铁路线就从平坦的东北平原延伸到丘陵走廊地带。这条全长700余公里、连接华北和东北、横贯辽西走廊的铁路就叫北宁路。在国共两党东北的博弈中,控制北宁路,都是双方处心积虑的事情。因为卡死了北宁路,就等于卡住了东北的咽喉。

东北全境解放后,四野八十万大军即将南下,北宁路成为东北野战军入关南下作战的大动脉。

可是,北宁路沈阳到山海关段的铁路破损十分严重,路基塌方,钢轨炸得长短不齐,只有不到一半的线路能维护通车。刘居英的任务就是在大军入关前抢通沈阳到山海关段的铁路。

大凌河顺着辽西丘陵和平原,向南汇入辽东湾。北宁路上的大凌河铁路大桥,是从东北进入关内的第一个交通要隘。

就在刘居英带领沈阳桥梁厂的技术人员,昼夜抢修大凌河大桥,打通北宁路锦州和山海关一线的铁路时,八十多万戴着狗皮帽子的东北野战军突然间结束了休整,一场规模更大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1948年11月23日,在东北和华北衔接的长城一线,突然出现了匆匆行军的部队,这些部队白天休息,夜里行军,不走大道,专门走隐蔽偏僻的小道。这支部队正是刚刚从辽沈战场上撤下来的东北野战军,他们连战役总结和表彰也没有来得及进行,奉中央军委命令秘密出发,从长城喜峰口和冷口向关内进发。

在1948年11月21日3时毛泽东从延安发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里,电报要求锦州一线的东野五个纵队,于23日取捷径夜行晓宿,隐蔽前进,不走山海关,任务是隔断北平与天津之敌。沈阳地区东野总部缓若干天出发,走山海关。

此时,沈阳解放才二十多天,北宁路也正在抢通之中,为何东北野战军不顾疲劳,长途奔袭关内呢?

 

在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后,全国解放战场形势图上。可以看出,此时长江以北国民党最重要的城市北平、天津、唐山、山海关等平绥线与北宁线上的重镇,已经被东北解放区和华北解放区夹在中间了。

就在辽沈战役结束的四天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黄淮战场上,由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共60万人,发起了淮海战役。就在东北野战军入关的前一天,在黄淮平原上一个叫碾庄的地方,国民党军中极有战斗力,曾经险些救出孟良崮张灵甫的黄百韬部十万余人被全部歼灭。作为兵团司令,曾经亲自率队冲锋的悍将黄百韬战场自杀。

鉴于平津傅作义部南北两翼两大战略集团即将都被歼灭的情况下,中央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

1948年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已经攻克密云,主力正向延庆、怀来急进。

当平津守敌退路被掐断,东野主力挥戈南下,锋芒直指平津。

这是解放军建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行动,野战军主力10个纵队及特种兵全部,还有先期进入河北遵化、蓟县一带的2个纵队,兵力总数达到80余万人,战马10万匹。

显然,规模庞大的战役行动,也同样需要动员规模庞大的后勤支援和保障。几乎占到当时解放军总兵力一半的东北野战军,粮弹药供、油料保障、伤病员医治转移,以及散俘、缴获物资的处理等一切后勤保障事宜,都由东北军区负责。刚刚解放的沈阳,成为平津战役的后勤物资供应基地。

早在辽沈战役之前,毛泽东发电报给东北局,划定了将来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的后勤补给线路。并这样措词:东北支援关内,如大旱之望云霓。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