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结束,东野缴获了国民党军队数量众多的汽车和装甲车辆,部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所使用的油量大为增加。
在沈阳市铁西区,昔日工厂林立的烟囱已经被拔地而起的楼群替代,今天的老沈阳人只有从老照片中寻找旧日的铁西。今天,一个现代化的铁西工业新区已经重新建成。
沈阳工业的基础,早在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就开始建立。到1945年,沈阳市内有当时中国最大的铁路工厂、兵工厂、水泥厂及许多化学工业,沈阳铁西随之有了“东方鲁尔”的美誉。
1948年11月初,沈阳铁西区来了一位军管会干部,他对沈阳市的工厂进行了细致的调研。这位干部就是沈阳市军管会主任陈云。作为沈阳市的最高领导,陈云深知此时沈阳以及东北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援平津战役和随后的全国解放战争。陈云经过实地考察,最终确定沈阳兵工厂、重型机械厂、铁路车辆厂等八家企业为战略性工厂。
就在沈阳的军工企业和工厂加紧恢复之际,鉴于铁路在支援前线以及恢复经济当中极其重要的作用,陈云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从沈阳发往西柏坡,建议中央设立铁道部。不久中央决定建立铁道部,隶属于中央军委。这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已经成立的一个机构。
刘居英率领的沈阳铁路工人经过一个月的昼夜抢修,在平津战役打响前修复了沈阳至山海关之间的铁道线。
1948年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以神速动作将傅作义集团六十万人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和塘沽五个孤立的据点,等傅作义反应过来时,他撤退的道路已经被死死扎住了。名震中外的平津战役,就这样以大兵团的秘密行军和分隔包围城市开始了。
河北省秦皇岛市,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公元前215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来到这里,因为派人入海求仙,秦皇岛因而得名。秦始皇来到秦皇岛二千多年后的1948年、1949年,另一场统一中国的战争正打得摧枯拉朽。这时的秦皇岛正是平津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的战役物资供给中心。
为保证野战军军需物资供给,当时的东北军区司令部和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分别组建运输部,负责兵员入关的运输和弹药、物资油料的运送。东北野战军后勤部以秦皇岛为中心,集中储备600余节火车皮的弹药,随着战役推进,总兵站南移至唐山。
野战军后勤部按时将4370吨弹药下发分储在各分部,并及时对各纵队实施了补充。
1948年12月20日,沈阳市的工厂和街头出现了一份新的报纸《工人报》,报社地址在和平区卫阳街26号,每期五百元。除了新闻,还有长征故事、工人识字课本等小栏目。《工人报》第一期就报道了全市军需工厂全部复工的消息。当时的口号是:“前方要得急,后方赶得快”。
《工人报》创刊十天后,沈阳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年。浑河两岸白雪覆盖的原野里,沈阳和周围大大小小的屯子,都洋溢着新年的气氛。新年第一天《工人报》的大幅标题是:迎接新年,迎接全中国解放的胜利年。
这也是平津战场前方后方流血流汗迎来的新年。东北野战军后勤部正为天津战役准备了16个战地医院,靠近作战前线,随时救治伤员。野战军攻克天津时共发生伤员32066名,在攻占天津的29小时的战斗内,就出现伤员11124名,平均每小时多达400名。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歼敌52万余人。东北和沈阳,成了平津战场的后方。
东北全境解放以后,新解放区的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约有700万人口分得土地3000余万亩。沈阳市郊四个区的农民,平均每人分得土地五亩多。就在平津战役当中,仅粮草一项,东北支前机构先后向关内运送粮食2713万公斤,马草1188万公斤,马料1004万公斤。
从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历时142天,战场几乎覆盖半个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一次关系中国未来命运的战略大决战。解放军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四个野战军在这场决战中共投入兵力210余万人,还有规模惊人的支前民工。整个决战共歼灭包括国民党四大主力在内共154.7万人,解放军伤亡总数达到24万4千余人。
1949年2月1日,东北野战军指战员举行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入城仪式。就在一天前,东北局副书记、沈阳市军管会主任陈云来到了这座刚刚解放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