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谏逐客书》里,李斯还用秦国用异国出产的珍珠、宝马、美女为例,反问为什么物产能用,人才就不能用呢?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秦国不用他国人才,为渊驱鱼、为丛驱鸟,只能使人才归于各国,加强各国的力量。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是很不利的
《谏逐客书》可谓证据确凿,论理也符合秦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又兼言辞恳切,情意真诚,使秦王读后大受感动,竞撤消了“逐客令”,派人追回李斯,并封他为廷尉。
二十多年后,秦国果然统一了天下,于是尊秦王为皇帝,以李斯为丞相。拆除了各郡县的城堡,销毁了各国的兵器,表示今后不再使用。秦朝的土地一尺也不分封,王室的子弟不予封王,功臣也不再封为诸侯,目的是为了使今后没有互相攻战的祸患。
从小的经历决定了李斯害怕贫穷,忌恨贫穷的心理,也决定了他摆脱情欲的自私性格。他以独到的眼光选择了强大富有的秦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伟大抱负,为了拥有财富和权力,他干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终于谋得了自哥的一席之地,他的精神的确可佳。
2。栽树以乘凉,用水先引渠
朝中官员要想掌握大权或让皇帝对自舀言听计从。必得先受到皇帝的赏识。要么阿谀奉承,要么为皇帝卖命。正所谓乘凉需栽树。用水先引渠。关键时刻赵高用这一手段贴近了二世胡东。并且大权在握。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磊出巡来到会稽,然后沿着海边北上,来到琅玢。丞相李斯、孱管符玺文书的中车府令赵高都跟随左右。始皇帝有二十多个城子,长子扶苏因为几次耿直地劝谏皇上,被皇帝派到上郡蒙鼯的军队中任监军。小儿子胡亥得到宠爱,他请求跟随出巡,始皇帝答应了。
当始皇氢;宅磊。沙丘,病得很厉害,命赵高写信给公子扶苏说:扛茹啄交给蒙恬,赶到这里,护送我的灵柩到咸阳安葬。书信封一 好,还没交给信使,始皇帝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当时仅有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五六个亲信的宦官知道始皇帝去世,其余百官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京城外去世,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把消息封锁起来。李斯把皇帝的尸体放到一辆既保暖又通风的车子里,随行百官呈奏事务及进献饮食都跟平时一样,只是让宦官在车子里假托皇帝的命令,应答百官呈奏的事务。
赵高乘机将赐给扶苏的盖有皇帝印玺的书信扣留下来,而对公子胡亥说: “皇帝去世了,没有诏令封其他公子为王,而单单赐给长子书信。长子如果赶来,就可立为皇帝,而您却无尺寸之地,您准备怎么办?”
胡亥说: “本来就是这样。我听说,贤明的君王能了解臣子,贤明的父亲能了解儿子。父王去世,不封儿子,做儿子的能说什么呢?”赵高说:“不对,如今天下的大权,存亡全在您、我和丞相三人手中,希望您去争取。况且控制别人与被别人控制,统治别人与被别人统治,这可是绝然不同的两码事。胡亥杀掉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奉行父王的诏命而贪生怕死,这是不孝;能力不足而才学浅薄,勉强地抢夺别人的功业,这是没有自知之明。这三条都是违反德行的,天下不服,我自己会遭殃,国家也要灭亡的。”
赵高说:“我听说商汤、周武杀掉君主,天下都称为义举,并不认为不忠。卫君蒯辄杀了他的父亲,而卫国人还是称赞他的功德,孔子也在史书中记载了这件事,并不认为不孝,办大事的人不能顾小节,德行高的人不要怕一些琐碎的指责,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不必求同;一个官员有一个官员的作法,不必划一。因此顾小失大,将来必有祸害;狐疑犹豫,将来一定后悔。果断而敢作敢为,连鬼神都要躲避,这样才能成功。希望您下决心干吧。”
胡亥感慨地说: “现在父王的灵柩还未回归,丧礼还没办完,哪能用这种事情麻烦丞相?”
赵高说: “时间急迫得来不及商量了。就像打仗一样,背上粮食扬鞭跃马,还怕赶不上机会呢。”胡亥最后同意了赵高的意见。于是赵高对丞相李斯说: “皇上去世时,赐给长子一封书信,让他在咸阳治丧并立他为嗣君。书信还没有送出去,如今皇上去世了,消息也没有别人知道。赐给长子的书信及皇帝的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决定谁当太子,全在你我一张嘴了。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李斯说: “你怎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言论。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当臣子的所议论的啊。”
赵高说: “你自己想想,你的才能比得过蒙恬吗?跟天下人没有仇怨比得过蒙恬吗?计谋深远而不失误比得过蒙恬吗?功劳比得过蒙恬吗?与长子有旧交而能得到他的信任比得过蒙恬吗?”
李斯说: “这方面我都比不过蒙恬,但是你为什么这么苛求我呢?”
赵高说: “我本来只是一个宦官,幸而能够熟习狱律文书而进入秦宫,在宫中办事二十多年,不曾见过秦国罢免丞相功臣之后,能把爵禄传给这些人的子辈的,最终都是把父子一同诛灭。始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都是你所了解的。长子刚毅而勇敢,信任别人并善于发挥人的才能,即位以后必然任蒙恬为丞相,到时你终究不能抱着侯爵的印玺平安地告老还乡,这是你我都清楚的。我受诏教育胡亥,让他学习法律已经几年了,从未见他有什么过失。胡亥仁慈厚道,轻财物而重人才,内心聪慧,只是不善言辞。他履行礼节而尊敬贤人,秦朝的各位公子没入能比得过他,胡亥可以做王位的继承人。你考虑一下。然后把这事确定下来。”
李斯权衡再三,最后听从了赵高的劝说。赵高回报胡亥说:“我奉太子贤明的诏命通知丞相,丞相李斯不敢不遵从太子的命令。”
于是他们几人就互相谋划,诈称丞相李斯受始皇帝的诏书,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又重新伪造了一封书信给长子扶苏说:”我巡行天下,祈求名山诸位神仙延长我的寿命。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率兵几十万驻守边疆,已有十多年了,不能向前推进,白白损失了许多士卒,而没有一点功劳,反而几次上书,出言不逊地诽谤我的所作所为,由于不能结束监军的任务回京当太子,而日夜怨恨。扶苏作为儿子行为不孝,赐剑让他自杀。将军蒙恬与扶苏均在外驻守,不纠正他的过失,显然知道他的阴谋。蒙恬作为大臣,行为不忠,应赐死,把统率的部队交给副将王离。”书信封口以后盖上始皇帝的印玺,派胡亥的门客带书送给上郡的扶苏。
使者到了上郡,扶苏打开诏书看了以后,不禁哭泣起来,随即自杀了。蒙恬不肯死,使者就把他交给狱吏看管,囚禁在阳周县里。
使者将处理的结果回来报告,胡亥、李斯、赵高非常高兴。他们回到成阳,为秦始皇隆重地办理了丧事。
胡亥登基成为了二世皇帝,任赵高为郎中令,经常在宫中侍奉皇帝,实质掌握了大权。
(责任编辑:铭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