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9年夏天,楚国出动了一支“舟师”讨伐长江下游的吴国,没有获得什么战果,当年退回本国。这次讨伐战役特意被称之为“舟师之役”,可见在这之前即使是在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军队中还没有普遍组建这种“舟师”.这是史籍上首次有关独立建制的水上军队的记载。而过了一年,吴国的反击,也没有组建这种舟师,仍然是从陆路围攻楚国的巢,结果吴国国王诸樊卤莽冒进,在巢的城门口中箭身亡。
楚国看来是最早组建“舟师”的国家,而且经常以舟师发动战争的也是楚国。如公元前523年,楚国组建“舟师”进攻濮;公元前517年,又与越国约定夹击吴国,也是出动舟师侵略吴国的边境地区。公元前515年吴国进攻楚的潜,楚军以舟师包抄吴军后路,使得吴军难以退兵。吴军发生内乱,阖闾派刺客刺杀吴王僚,自己称王。楚军听说吴军内乱就解围而走,吴军得以撤退。公元前508年,楚国再次进攻吴国,双方在豫章一带对峙。这次是吴国组建了一支舟师,但却只用做疑兵之计,主力暗中突击巢,拔掉了这个眼中钉。两年后吴军联合唐国、蔡国一起进攻楚国,吴军到淮汭抛弃船只,从陆路翻越大别山击败楚军,乘胜攻入楚国的都城郢。后来楚国靠秦国援军才打退了吴军。
吴国的组建舟师似乎比楚国要晚,但战斗力很强。公元前504年,吴国再次进攻楚国,吴军舟师一举打败了楚军的舟师。楚国为此担忧要亡国,一度迁都。公元前485年,吴国派出以徐承率领的一支舟师,从海路远袭齐国。这支军队顺利登陆,但在登陆后的战斗中失利。徐承又将这支军队带到海上,仍旧从海路回到吴国。一般认为,为这次远程渡海作战而编成的“舟师”,标志着中国海军编制的正式形成。
战国时期各大国先后根据需要组建舟师。如秦国为攻略巴蜀,也组建了大规模的舟师。公元前280年攻略楚国的黔中时,出动的舟师有船只上万艘。舟师的士兵也经过专门的训练,称“习流”或“楼船士”.秦统一六国后,继续组编出动大规模的舟师向南方扩张势力。如公元前214年,屠睢率以舟师为主的50万大军进攻南方的“百越”.
汉代军队确立步、车、骑、舟四大兵种的常备军。大型舰只为“楼船”,舰上有楼,可以供士兵居高临下发射箭矢。配备楼船的“楼船军”往往用于渡海作战。较为轻巧的“弋船”,适合在急流险滩航行,一般配备在南方水网地带部署的舟师,进行内河作战。
东汉后期舟师一般改称“水军”.如208年曹操准备一举攻略江南,在邺都开挖玄武池训练水军。刘备退到江夏,仅存关羽指挥的“水军万人”.赤壁之战,曹操精心操练的水军几乎全部被歼灭。但第二年即重新“作轻舟,治水军”.到曹魏代汉时,已建有一支完整的水军,有能力以水军发动东征,进攻东吴。三国中东吴的水军最为强大,建有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西陵(今湖北宜昌)两大水军基地,防备来自西、北两方面的威胁。同时还建造大型海船,渡海远征。如230年卫温率载有万人以上的舰队登陆台湾。东吴水军还曾远征辽东、海南岛等地。后来西晋准备灭吴时,大将王浚编练水军,建造大型楼船,得以突破吴军封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