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事之府州军监(2)
2010-04-06 11:52
宋初承唐五代十国之制,设节镇。杯酒释兵权后,大力推广文官(尤其是京朝官外派)管地方,收兵权,聚全国精兵为禁军屯于畿内,而以地方汰剩之兵为
宋初承唐五代十国之制,设节镇。杯酒释兵权后,大力推广文官(尤其是京朝官外派)管地方,收兵权,聚全国精兵为禁军屯于畿内,而以地方汰剩之兵为厢兵,仅供杂役驱遣。节度留后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等渐成虚衔。实权尽为知州所夺。但各州的军额仍保留,且时有升降。变成了州的一种等级。北宋设路,专指转运使路,转运使分诸路转运使,和随军转运使,听官名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但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监督考核路内州府长官。路的长官不单单是转运使(简称运使),还包括转运副使(运副),转运判官(运判),可能同时设,也可能只设一个。按照资历阶官高低授职。都称为监司。监司还包括诸路提举常平(常平是常平仓的简称,管籴平米价),提举茶马,提举茶盐,甚至包括官位卑小的走马承受(原称勾当公事,避高宗违),都在广义的范围之内。凡是有监责州府长官职责的都算。但,路可以算是一个正规的行政区划,北宋的转运使路,南宋安抚使路,都是固定的。区别在于,北宋的转运使有专官,无治所,南宋安抚使则以其兼驻在州府的知州(知府),管军民之事,权力大于北宋时。
州上的讲完,现在讲州固有的等级。州除了上面讲的节防团军的区分外,还有一个分等级的方法。唐朝刺史是有固定品级的,每个州的刺史是几品官,就按照这个等级来分。这个等级的划分是这样的。全国除了府外,所有的州分为七级。刺史的品秩也从正四品下到从五品下。七级为,四辅,八雄(这都是因为近畿内的十二个州),望,紧,上,中下后面的五级主要以户口为定夺,当然也考虑一些其它的原因。这一制度为宋朝沿用,但已经和知州的官品没什么绝对的关系了。大军监都于下州同。这两套制度是独立的。下州也有节度州,当然,辅雄望紧里边绝少有军事州也是事实。
这一制度,在县上也有反映。县令从从六上到正八下,分的档次更细:赤(唐朝的京兆,宋朝的开封府驻地):唐朝的长安,万年,宋朝的祥符,开封。次赤(陪都的治县):河南县,洛阳县。及唐朝的成都县,太原县等。
(责任编辑: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