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弃经典尚老庄(4)

2009-08-10 11:22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由于他们曾经在竹林中聚会,得了这么个雅号。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逐渐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和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在竹林七贤中,最能代表玄学人生旨趣的是嵇康。

嵇康天资卓越,才识超凡。而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之外、自由闲适的恬静生活。

因此,当阮籍、山涛走进司马氏掌权的朝廷做官之后,嵇康仍然隐居山野,坚守在竹林中。

史书记载:隐居在山林中的嵇康,除了弹琴自娱之外,还和竹林七贤中的向秀,经常在自家门前支起炉灶、打铁为乐。

嵇康虽然家中贫寒,却从来不收取金钱。

嵇康有一位好朋友名叫吕安。

吕安,山东东平人,他气概不凡,不喜仕宦。

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嵇康与吕安交情很深,每当他想念吕安的时候,即使相隔千里,也要立刻坐车去拜访。

后来,把嵇康看成知己的吕安,干脆从东平迁来山阳,与嵇康朝夕相处。

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即使隐居在山林,也会被打扰。

嵇康正和向秀在门前打铁,他们一个人扶砧,一个人抡锤,干得叮当作响,十分热闹。

忽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贵公子钟会。

史书记载,钟会曾经撰写过《四本论》,书中讨论人的才干与性格的同、异、合、离问题。

此时,只比嵇康小一岁的钟会,担任朝廷的司隶校尉。

《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对前来拜访的钟会不理不睬,“锻而不辍”。

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嵇康的傲慢,给钟会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热衷于打铁的嵇康和向秀,闲暇之时,还对养生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这是一组典型的辩论文章。有的学者认为,这也是嵇康、向秀玄学清谈的真实记录。

嵇康对那些长生不死的神话并不真正感兴趣,而是关注如何通过养生来延长寿命。

在嵇康看来,一般的人是由于疏于保养,所以不能够达到神仙的境界。

嵇康以为,人世间存在着“特受异气,禀之自然”之人,这类人活千岁不难指望。

他的理论是,人要长寿,既要养形,又要养神。

嵇康相信,在自然界里,确实存在某种特殊的药物,能延长人的寿命。然而,许多人只知道食用五谷,而没有认识到这些药物的作用。或许知道了也不能坚持服用,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把养生的见解写成了文章的嵇康,还身体力行。

嵇康的山间别墅,在云台山下的百家岩。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