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2年8月,伴随着一曲《广陵散》,嵇康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嵇康死后,竹林七贤其他人的命运和归宿又是如何呢?
嵇康被杀后,向秀在家中闭门沉思。
不久,他来到洛阳,叩响了大将军府的大门。
据说,当时司马昭正在与臣僚在府中议事。
《晋书》本传记载:见到向秀,司马昭故作惊讶地问道:“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
传说尧帝要让位给巢父、许由,他俩不接受,就逃到箕山隐居,因此,箕山之志就是隐居之志。
向秀回答:“巢父、许由是狷介之士,不理解尧帝的一番苦心,不值得钦慕和效法”。
向秀的这番回答,司马昭听了非常高兴。
从此,向秀走入仕途。先后担任过“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因为是不得已而出仕,向秀只是做了一个“朝隐”之士。《晋书》本传说他:“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一个寒冷的黄昏,向秀路过昔日与嵇康、吕安等人聚会的山阳旧居。
伴随着远处传来的清越高远的笛子声,向秀迈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近曾经与朋友们聚会的那片竹林。
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向秀又仿佛看见了嵇康、吕安等人的身影。
272年,嵇康被诛杀后的第十个年头,四十五岁的向秀在忧郁中离世。
向秀的墓地就在他的家乡附近。虽然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墓冢依然醒目。
嵇康被杀后,阮籍依然每天以酒为伴。
263年的10月,曹髦死后继任皇位的小皇帝曹奂,被迫加封司马昭为晋公。阮籍知道,司马昭迈出了这一步,离改朝换代的日子就不远了。
一个叫郑冲的官员提议,《劝进表》由大名士阮籍执笔。
最后,派去的人在袁孝尼家,找到了醉酒酣睡的阮籍。原来,他只顾喝酒,竟把这件事忘到了脑后。
来人赶紧叫醒阮籍,说《劝进表》等着急用。
其实,阮籍心里不愿意写《劝进表》。想用醉酒的办法搪塞过去,但是,他心里明白,这一次是躲不过去了。
于是阮籍带着醉意,伏案疾书,一气呵成,写好了《劝进表》。
司马昭看了《劝进表》后,满心欢喜,愉快地接受了封爵。
写了《劝进表》的一两个月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五十四岁的阮籍,在痛苦、失望、忧郁、自责中离开了人世。
临终之前,阮籍又想起与朋友们聚会的那片竹林 ,想起了自己作的那首咏怀诗: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叟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阮籍去世两年后,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
四个月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退位。然后,率领文武百官在洛阳南郊设坛祭天,举行了隆重的“受禅”典礼。
司马炎登帝位,改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