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时担任大将军司马昭相国掾的吕巽却毫无悔改之心。在他的蛊惑下,吕安获罪,并被判发配边疆。
吕安的内心激愤难平,他给嵇康写了一封信。信中有“顾影中原、愤气云踊”,“披艰扫难、平涤九区”的词句。
这样的文字,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扫平司马氏政权”的意思。
在司马氏专断独行、满腹猜忌的魏晋时代,这样的信件很容易授人以把柄,招来司马氏的嫉恨。
现在,轮到司马昭给嵇康判罪的时候了。
司马昭心里也明白,他们父子提出以孝治国,只不过是用来篡夺曹家政权的一个幌子而已,其实,对于孝与不孝,司马昭自己并不在意。
司马昭在意的,是嵇康的那封《与山巨源绝交书》。
在司马昭看来,这是一封与他决裂的公开信和挑战书。嵇康在绝交书中把官场仕途说得一无是处,这等于是对他把持朝政的不满和攻击,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正在这时,钟会求见司马昭。
自从拜访嵇康受到冷遇后,钟会一直怀恨在心,这时他便趁机跑到司马昭面前进谗言。
钟会接着对司马昭说,您知道嵇康给山涛写绝交书的背景吗?据我了解,嵇康想帮助别人谋反,由于山涛反对没能成功。因此,他才与山涛绝的交。
钟会列举了姜太公、孔夫子都诛杀过名人的例子之后,建议说:嵇康、吕安这些人言论放荡,诽谤圣人经典,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容忍的。现在如果不除掉嵇康,将难以淳正风俗、清洁王道。
听了这些谗言,司马昭勃然大怒,决定杀掉嵇康。
但是,没有想到嵇康非常不给面子,竟然写了一封绝交书,把他的态度公示天下。
嵇康在绝交书中,还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这一下子就更刺到了司马昭的痛处。
嵇康、吕安最终被判死刑。
在监狱里,嵇康浮想联翩,想到孙登的嘱咐,他不免有些懊悔。
自知难于免祸的嵇康,在监狱里给十岁的儿子嵇绍写了一篇《家诫》。
在《家诫》中,他嘱咐儿子说:
小事不必计较,人情世故的细琐方面,不必认真;
不要强劝别人饮酒,也不要力拒别人的劝酒;
人们的闲谈,大可不必介入;
官长的家不可常去,也不可留宿;
官长送人们出来时,你不要在后面,因为恐怕将来官长惩办坏人时,你有暗中告密的嫌疑……。
教导孩子如此琐碎,与秉性高傲的嵇康判若两人。
262年8月的一天,嵇康被带到了刑场。
面对即将到来的杀戮,嵇康镇定自若,神色不变。
他环顾日影,见临刑的时间还没到,就要来一把琴,当场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弹奏完毕,嵇康感叹道:“早先,袁孝尼一再要向我学习这支曲子,可我始终不肯教给他,《广陵散》从今绝矣!”
说完,引颈受刑。
史书记载,嵇康被杀,“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就这样,一代名士嵇康悲壮而又潇洒地、走完了四十岁的人生历程,他给世人留下的是千古绝响。
(责任编辑:昭君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