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近现代•黄慕兰】奇女子的“潜伏”人生(5)

2010-02-24 11:4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秩名
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灾难在黄慕兰个人生活中重演:与前后两位丈夫生离即为死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 同年,黄慕兰与陈志

  
  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灾难在黄慕兰个人生活中重演:与前后两位丈夫生离即为死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
  
  同年,黄慕兰与陈志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是一次标准的上流社会婚礼,蔡元培、陈的老师沈钧儒和柳亚子等名流证婚、做介绍人。她已对外宣称脱党,上海社交圈皆以为她是初婚。她已经改名黄定慧,这来自父亲希望女儿历尽磨难之后,能“安定”、“福慧双修”的遗愿。
  
  “我嫁给志皋是因为我决定牺牲自己。因为志皋曾经救出一位中央委员,而且为党做事花了很多钱。”对于第三次婚姻,黄慕兰在1990年代初,对王政如此解释她的心路历程。
  
  “上海名媛”
  
  黄慕兰与陈志皋感情深厚。陈是有声望的法律人,在抗战爆发前是司法界“全国冤狱赔偿运动”委员会委员,推动通过立法来保护被羁押者的人权,也因此让没有口供的政治犯更容易被保释。他们曾通过集体到岳飞墓致祭,抨击“爱国有罪,冤狱遍于中国”.在营救政治犯的工作上,夫妇俩配合默契。而在婚前,陈志皋答应了黄慕兰的三项约定:一是继续支持黄的工作;二是互不干涉个人行动;三是准许共产党胜利之后,让黄与在宛家生的孩子相认。
  
  “黄慕兰绝对是一个’人瑞‘”,王政说,“她是一个绝不平凡的人。无论是长相、身体素质、口才、文采还是待人接物,到哪里都很难不出类拔萃。”从1930年代到1949年,黄慕兰交结的圈子,无论政治人物、文艺界还是帮派,都是一时之顶尖名流;在作家茅盾和郭沫若的作品中,都隐约有她的影子。已然是“上海名媛”的黄慕兰,开始进入金融界,以副总经理的身份,主理当时的已经破产的上海通易信托公司的调停复业事宜。成功之后,她成为上海最上层的银行家俱乐部的一员,与上海当时的众多头面人物,如虞洽卿、杜月笙等都有交往。
  
  从此,黄慕兰的资源可以游刃有余地帮助上海的地下工作。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的抗日刊物《文献》,就藏在通易公司办公;机密文件和珍贵手稿,都能安全地保存在通易的保险箱中;当时的进步社会运动,很多都得到黄慕兰出面办妥的无限透支户头的资助。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一文中提到,“大革命时代十分活跃的黄慕兰此时已经改名黄定慧,他的丈夫是《每日译报》的负责人,不过实际上出面活动的是黄定慧,因此,《译报》与上海进步文化界的关系搞得很密切(此报纸事实上全由共产党员编辑,其主编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汉译第一人梅益。记者注)。她知道了出版《鲁迅全集》遇到的困难后,就提出由她来担保向银行开个支付户;这样就解决了排印陆续付款的问题。”而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还提到过自己跟着母亲许广平去向“上海抗日妇女中经济实力最强的黄定慧女士”筹借款项的情形。
  
  黄与陈志皋生了四个孩子,却不能对夫家坦白自己的党员身份和与贺昌的婚姻。她知道丈夫的秘书也是地下党人,但陈却蒙在鼓里。政治工作和感情生活在她内心冲突剧烈。夫妻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时,黄的想法就是:去延安。
  
  “沙龙”女主人
  
  上海沦为孤岛之后,黄慕兰去延安的请求再次被否决。新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秘书长刘少文带来周恩来的亲笔信,表扬她营救工作的成果,并要求她继续留在孤岛,支持和配合中共在上海的抗日统战工作。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