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国宝 >

淅川:楚文化的宝库(2)

2010-09-11 10:32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李雪梅 闫新法 张
由于下寺楚墓的发现,关注楚文化研究的人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丹江流域。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的记载。据
由于下寺楚墓的发现,关注楚文化研究的人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丹江流域。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的记载。据说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篇《国殇》,就是他在这一带凭吊秦楚大战中阵亡的8万多将士而写就的。《左传》载:“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丹阳亦称丹淅,清人宋翔凤在《过庭录》中写道:“战国丹阳在商州之西,当丹水、淅水入汉处,故亦名丹淅。鬻子所封正在于此。”
 
淅川:楚文化的宝库
王子午升鼎淅川下寺2号墓中出土,上刻有“王子午”等铭文。王子午即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曾经担任过楚国的令尹(即后来的宰相)。根据中国古代的礼制,鼎为重器,一旦刻上名字便享用终身外,死后陪葬墓中。此鼎的出土为2号墓墓主人身份的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此鼎亦为楚式升鼎的典型代表。
 
丹阳名称的由来应和丹水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地名命名的规律是:以山为名,山之南为阳;以水为名,水之北为阳。而且这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种观点。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凡楚墓集中而又有大型楚墓的地方,或为重要城邑,或为楚之国都。丹江口库区沿岸已显露出数百上千座古墓。尽管这一带楚墓的实际分布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已足以说明丹江口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人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
 
淅川楚墓的发现得益于库水的冲刷。1978、1979年库水消落,库水风浪数年间已将墓上的虚土冲掉,在水退后使墓口墓框裸露在外,以致人们戏称,丹江楚文化是库区建成后被库水冲出来、浪出来的。
 
淅川:楚文化的宝库
克黄鼎和尚岭1号春秋楚墓出土,系目前所知最早的楚式升鼎,根据铭文可推测出其铸造年代是公元前605年,系楚青铜器的一个标准断代器。
 
与下寺楚墓东西相对的九女冢墓群也是因历年库水冲刷致使墓口显露无遗。截至到现在,九女冢墓群共发现有300余座,其中大型墓十多座。1979年丹江口库区考古发掘队曾发掘4座,可惜库水上涨,未能清理到底。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