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双墩大墓:掀开淮河文明的神秘面纱(下)

2009-04-09 12: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卫康叔 闰华芳
规则排列的土偶、无法解释的放射状图案、“秦始皇级别”的大墓、从未见过的青铜器和“钟离”铭文。2008年秋天,“双墩1号墓”的惊人发现将考古界的目光吸引到了淮河岸

  可是,就算发现了钟离国的踪迹也不等于解开了围绕在钟离国身上的谜团。相反,两座大墓所显示出的情况却让钟离国更加的神秘了。

  首先,圆形的大墓在中国腹心地区的先秦历史上从来没有见到过。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墓葬中有这样的圆形墓葬,但是一来它和中原没有联系,二来,也离得太远,即便有联系,在新疆也没有发现这么大的圆形墓葬。在东南地区,有一种先秦时期的土墩墓,有圆形的封土堆,但它土墩下边不会有这么大这么深的墓穴。可以说,钟离国的人所采用的丧葬方式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在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采用圆形的墓葬,在边上用白色土围成大大的白色外框,会不会就是象征天极呢?而墓葬中的放射线遗迹从空中俯瞰仿佛轮盘,有专家认为是一种象征性的天文遗迹现象,也有专家称此很有可能是太阳图腾的图案。

  其次,钟离国用不同的五色土来作为墓葬的填土,会不会是用来祭祀天地社稷的呢?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而在现实中,战国以后的古代封建统治者曾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泥土筑坛,祭祀土地神和谷神,叫社稷坛。这五种颜色的泥土象征了天下的泥土,也代表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北京中山公园至今依然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在古代制作墓葬时,将各地层颜色不同的生土和熟土混合作为墓葬的填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叫“五花土”,但是从来没有一座墓葬会把不同色彩的土分开,然后有规律的一条条分开来作为填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研究员说,“事实上,五种颜色混合的‘五花土’在墓葬中比较常见,但一般是混合在一起的,不同于社稷土。如果蚌埠双墩1号墓的五色土被证明与社稷坛类似的功用,那表明双墩1号墓埋葬的人地位应该很高。”

  第三,墓葬中神秘的土偶,这样的遗迹在中国古代以往只是存在于书籍的记载中,实物是没有见过的。它究竟是什么含义呢?按照《战国策•齐策》的记载,苏秦曾对孟尝君描述他在山东淄博一带的见闻时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就是说,有土做的人偶与桃木做成的人偶在对话。人偶会说话,这当然是苏秦编的瞎话,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有用土做人偶的风俗存在。到了唐代,这个风俗还有遗留,所以陆游的《秋社》诗中说“不须谀土偶,正可倚天公”。土偶一般被做成女性形象。这与古代社会对生殖和丰足生活的崇拜和向往有关,是宗教、咒术仪式的对象。所以,在古代祭祀丰产的“社祭”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土偶。钟离国墓葬中随葬这么多的土偶是不是也有这种倾向呢?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土偶的形状可能与淮河流域传说的女娲抟土造人有关。还有的专家认为,这种土偶是代替殉葬人随葬的。究竟哪种说法对,在没有直接的文献记载解释出现前,恐怕将是千古谜团了。

  第四,墓葬填土中的放射线迹象是要说明什么呢?由于墓葬是圆形,这种放射线让研究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太阳崇拜。在原始信仰活动中,对于太阳的的崇拜几乎是全球性的行为。由于阳光和自然万物的密切关系,初民自有意识以来就对太阳怀有敬意,由此形成了各种对太阳崇拜的表现形式。

  古代中国表现太阳的各种图案形象,都会用或直或曲的放射线表现太阳的光芒,双墩大墓中放射线会不会是放大的太阳光芒呢?也有研究者不同意太阳崇拜的说法,认为,这种迹象与汉代的铜镜类似,可能象征天上的星座或群星。无论怎样,双墩大墓表现出的放射线迹象都是专家学者需要长期研究的一大谜团。

  第五,双墩大墓有的铜鼎内存放有动物骨骼,从现场观测看应该是猪羊牛类的大腿骨,有的很明显是排骨,甚至还有鱼。甲骨文记载表明商人在举行祭祀、燕飨、丧葬等礼仪时,非常重视牺牲的宰割,甚至商王都会亲自操刀分解牺牲。到了周代,用牲体礼至为繁缛,据《仪礼》的记载,牺牲各部位区分非常繁杂细致。用什么类别的动物,用牲体的什么部位在文献里是有严格的规定的,这些差别代表了使用人有尊卑之别。商周为了表现族属差异,使用什么牺牲也是有差异的。

  商墓的牲体以腿骨为主,包括兽骨,和周人相同。周礼规定不葬鱼,商墓却有鱼牲;周人奠葬用牲体的腿骨,殷人还包括猪头、狗头等,正体现出两个王朝礼制的差异。从随葬的牺牲来看,钟离国像商人那样使用鱼作为牺牲随葬,是否可以由此推测出钟离国人是商人的后裔呢?

  一个超级大墓,带来了无数的谜团。

  对此,宫希成研究员有他的看法,他说:“目前,对于这些罕见遗迹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开始。在此之前,每个人对这些遗迹都有自己的初步判断,一切言之有据的推测和猜想都是可以的,但是有些谜团,可能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墓主是吴国人或者楚国人?

  按说有了“钟离”铭文的编钟出现,双墩大墓的性质就应该尘埃落定了,谁知,在观看了出土物之后,学者们的意见再一次出现了分歧。支持钟离国说法的人坚定认为编钟上所见的“钟离”铭文是最好的证据。而反对的学者却认为,“钟离”铭文的编钟实际上是赙所得,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属于钟离国君铸造的编钟。在古代中国,假如有人去世,亲朋好友甚至街坊邻居都会送财物,帮助丧家办丧事,这种助葬过程中的赠送财物过程就叫“赙”。在先秦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去世后,其他诸侯国都会有所表示,或吊孝或赠以财物,周王去世后各个诸侯国也会向周王的丧礼赠送财物。因此,在先秦时期,一个墓葬中出现许多国家的器物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按照这种说法,双墩大墓就不一定真的是钟离国墓葬。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