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安徽砀山出土女尸,有望解开香妃之谜(五)

2009-05-24 17:2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安徽砀山出土了一具清代女尸,古尸出土时遍体生香,这就是传说中的美貌女尸?她到底是谁呢?难道她就是乾隆时期的“香妃”吗?

一具在地下埋藏了上百年的女尸,不但不腐不烂,而且肌肤白皙、富有弹性,四肢的关节都能活动,甚至连嘴唇上的胭脂、指甲上的蔻丹都保持着鲜艳的颜色,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我所说的就是2001年在安徽省砀山县出土的一具身着清代服装的女尸。可是,就是这样一具罕见的湿尸,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以至于外观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于是我们请来了曾经为马王堆女尸制作过复原画像的中国刑警学院的赵成文教授,给砀山女尸进行了面相复原。这就是赵教授复原出的砀山女尸二十五六岁时的模样,可以说是眉清目秀,姿色动人!可是尽管这个女子的美貌已被证实,她的身份却始终是个谜,死因就更加蹊跷。

关于砀山女尸的调查情况,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但她身上诡异的伤口没搞清来历,现在又发现她腹部隆起,于是人们就怀疑,是不是这个美貌的女子死的时候还身怀有孕,如果真是这样,她怀着的很有可能是乾隆皇帝的孩子!

看着眼前这具形容枯槁的女尸,我们很难想象她就是这画中的女子。如今她肌肤灰暗,全身干瘪,头发稀疏,表情痛苦,嘴唇的的皮肤已经不复存在,牙齿也几乎脱落殆尽!唯一能让人感觉到她生前的美丽与雍容的地方,只有这历经百年却依然纤长的手指与精心晕染的红指甲。

女尸身高在161厘米左右,身材修长,体型匀称,裹着一对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从这一点上我们已经断定,她是一个汉族女子。

女尸出土时随葬品几乎被哄抢一空,但从她不凡的装束和几件被公安部门追回的纯金饰品上我们不难看出,她的身份绝非一般的平民百姓。然而这个被三重棺椁厚葬的女子却没有墓碑,当地史料也找不到关于她的任何记载,她的身份是一个谜!

女尸颈部有一个足以致命的T 形伤口,来历不明!更为蹊跷的是,经过5年多的防腐保存,女尸的胸部已经塌陷,而腹部却依然隆起。

苏肇平:会不会里面会有一个胎儿,是不是这个女尸有身孕,如果有一个胎儿她有一个头颅在里面,就可以把这个腹部支撑起来。

女尸的腹中藏有胎儿?这种猜测令人震惊!她神秘的身份和蹊跷的死因难道会与此有关?

2001年女尸出土时,随葬品被哄抢一空,因为在她的墓葬是在拆迁的房屋下面,所以也找不到墓碑,而当地的明清县志中也找不到关于她的任何记载,她的身份就成了一个谜。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可以从她三重棺椁的隆重葬法、楠木做成的名贵葬具以及她随身穿的葬服上看出,这个女人身份的高贵!

女尸头戴黑色葬帽,外套一件长衫,长衫上缝着清代只有一品武官才能佩戴的麒麟补子,内罩一件锦缎短袄,短袄正中织着一个巨大的龙纹图案!

其实,正是女尸的这身装扮让人们对她的身份产生了诸多猜测。首先,在清朝女子是不允许做官的,更何况是高居一品的武官!可是她为何能穿着这样的衣服下葬?其次,在封建社会,龙,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她居然在服装如此显赫的位置织着一条正龙,是不是说明她与皇室有着什么重要的联系?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当地,居然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却与她的情况不谋而合!那就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下榻在砀山附近的一处行宫,当地官员为讨他欢心曾将一名美貌的砀山女子送给皇上……

秦廷: 后来这个女的呢,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她怀孕了,怀孕这个消息怎么传到宫廷里面去,皇后知道,就是她怀上龙种了,会不会危机到她的地位,这个皇后奶奶就派人秘密的把她杀害了,皇帝知道以后就是非常的痛惜,就给她下令厚葬。

民间美女无名无分、怀上龙子招来杀身之祸、皇上得知下令厚葬,并允许她穿着带有皇权标志的服装下葬,在这个传说中,女尸身上的疑点似乎全部有了合理的解释。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它是否属实我们无从考证,但想证实女尸腹中是否藏有胎儿,却并非没有办法。

苏肇平:想揭开这个迷,是不是那才能解剖才能知道。

解剖尸体,让沉寂了百年的女尸自己来证明一切!可是,这样做,势必要对女尸的外观造成一定破坏,仅仅是为了证实人们的一个猜测,值得吗?事实上,当初马王堆女尸出土后也经过了医学专家的解剖。

如此看来,从科学的角度讲,对砀山女尸进行尸体解剖也并非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地了解湿尸不腐的奥秘!于是,我们再次请来了当初为女尸进行过防腐处理的徐州医学院有关专家。到底有没有胎儿,谜底即将揭晓。为了尽量保护女尸的外观,医务人员决定以这道皱褶作为解剖的切口。

陈幽婷:我们一看就知道她绝对没怀孕,就是说她怀孕了也绝对不会超过三个月的。

徐州医学院王主任:摸不到子宫,说明它没有增大的迹象,没有怀孕。

没有怀孕,通过进一步探查,尸体的腹腔中也没有发现其它异常增生的组织,那么,她的腹部的隆起原因何在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