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幽婷:看她隆起这个弧形就像自己的腰椎,打开一看果然就是自己的腰椎。
原来,人的脊椎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四部分,这四部分使脊椎形成四个自然弯曲,其中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和尾椎向后弯。而女性的腰部的曲线之所以能显得比男性更加柔美,就是因为腰椎的前凸较为明显,而越是前凸明显的女性,看上去就越是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而这具女尸正是因为腰椎前凸的弧度较大,才使腹部看上去较为隆起。
女尸身怀有孕的可能性被彻底排除,说她与乾隆皇帝有关的传言也不攻自破!可是,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这身奇怪的装扮又如何解释呢?难道人们对它的判断有误?为此我们来到了故宫博物院织造组,这里是专门研究清代皇家服饰的权威机构。
通过对织物的纹样、工艺特色以及装饰方法的辨别,专家们首先发现,这些衣物的织造带有明显的前清时期的特点。
专家:它肯定不是清初的,也就是说顺治或者是康熙前期不是这样的,还要偏后,从纹样上来看,一个是它龙的装饰方法,龙发直立,另外海水的云头,另外海水短短的如意头,这都是雍正时期典型的装饰方法。
按照这种说法,从1722年雍正继承皇位到1735年驾崩,不过十三年的时间,女尸显然是在此期间死亡、埋葬的。照此计算,她已经在地下埋葬了二百七十年左右的时间,却依然能保存得如此完好,这实属不易!
可是就在我们为搞清了女尸的埋葬时间兴奋不已时,专家们的又一个发现却更加出人意料,他们认为,女尸的服装与皇室无关!
专家:一进来看这个颜色,还有整体的纹样,我感觉跟我平常,因为故宫毕竟是清代各个时期皇帝所留下的织物,给我感觉那种的气质不一样。
专家:就是这个风格和宫廷风格是截然不一样的。咱们传统的帝后御用服装的织造方法是,正纹样横织,也就是说纵向挂经,横向提花,那么这件衣服,恰恰和咱们宫廷的衣服相反,它是横向挂经,纵向织,实际上也就是说她的纹样呢是反过来的。
在清代服饰制度中,只有五爪龙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家身份,因此凡是织绣有五爪龙的服饰,无论是官民均不得使用,即便是得到特别的赏赐,也应该挑去一爪后再使用。
而即便是龙形,如果只有四只爪,则一概称为蟒,蟒是清代官员朝服上的规定图案,只是用装饰的数量区分官员的等级。如女尸身上所穿的这件织有五条蟒的朝服,只要具有七至九品的官职,就可以穿用!可是既然如此,她的身上为何又带有一品武官的标志呢?
殷安妮:这霞帔和衣服应该是一个一品武官的女眷的服饰。
霞帔? 难道,这件从女尸身上剪下的没有袖子,底边结有网状装饰的长装,就是传说中的霞帔?如此说来,女尸生前应该是一位诰命夫人!很快,通过这张清代霞帔的实物照片,我们印证了这一猜测。
所谓诰命夫人,是指封建社会受过皇帝封号的妇女,通常是高级官员的母亲或妻子,而凤冠、霞帔,就是显示这一身份的正式装束。
清代命妇的礼服承袭了明朝的制度,霞帔正中,与男子补服一样,也各缀一块补子。补子所绣纹样一般视其丈夫或儿子的品级而定。而她们使用的补子一般都比男子小些,长宽大约在24到28厘米之间,而女尸服装上的补子与此正相符合。
按照清朝的规定,武官的母亲和妻子,补子不用兽纹,而用鸟纹,意思是女子生性文雅,不必尚武。可是,照此规定,一品武官母亲或妻子使用的补子纹样应该是仙鹤,而这个女子为何依然使用了麒麟呢?
专家:那么我个人认为,也许,清早期的官服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还有其他的原因,那就留下我们以后慢慢的探讨吧。
看来,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和论证之后,砀山女尸与乾隆皇帝有关的猜测是可以彻底排除了。因为首先,这个女子在乾隆即位以前就已经死去了,他们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其次,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皇家服饰研究的专家也证实了,女尸服饰上的龙形图案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龙,而是普通官服上的蟒,那么这个女子的身份,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一位一品诰命夫人,而并非是什么怀了龙子的民女。可是,虽然我们基本搞清了砀山女尸的身份和年代,可是一位一品夫人葬在这里为什么没有相关的记载呢?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她颈部的T型伤口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如果这真是她的死因,那么一位一品夫人又是如何引来这杀身之祸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