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的周武王带领军队,一天之内,就打垮了商纣王的军队。然而历史把武王伐商的年份深深地隐藏起来。
这一问题如果能得到解决,则下至西周,上至商、夏,很多历史的谜团都能顺次揭开。
安阳殷墟从考古上分四期,第四期碳14测年,在公元前1080—1040年。武王伐纣的时间,不会早于第四期。
我们已经说过晋侯苏钟的故事,很明显,武王伐纣的时间不会晚于第一代晋侯。
现在的问题是,成王还有没有把别的什么人封到什么地方呢?
就在北京的边上,一个叫琉璃河的地方,有了重大的发现。
赵福生说:“在城里边我们发掘了数万片陶片,商时期的陶片一片也没有,最早都是西周早期的。另外城里边各个遗迹单位,也都是西周早期的。”
在这片巴掌大的甲骨上,有细如发丝的两个字“成周”。
“成周”是周成王时建的第二国都。这说明这个遗址的年代不会超过武王伐纣。
周公和召公辅佐成王,这是大家所熟悉的。
周公后来被封在鲁,在山东。
而召公呢,被封到了燕,也就是今天琉璃河这一带了。
墓里出土的两件青铜器,就记载了成王封召公到这里的情况。碳14测年的结果,这里最早不过公元前1040年—前1006年。
能不能找到一个地点,横跨西周和西周之前两个时代呢?
周是商的属国。这是西周的王宫,建在现在陕西西安的沣河边上。周人的祖先,住在更西边,也就是现今的宝鸡一带。
后来,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把都城迁到了沣河的西岸来。
文王死后,武王又把都城迁到了沣河的东岸。一西一东,一文一武。
能不能在这里找到包括武王伐商前后两个时代的地层呢?
就在1997年,这个地方找到了一个垃圾坑。
这是周文王住过的地方。
武王得天下之后,回到了陕西。因此这一带一直有周人往上面倾倒废弃的东西。陶器这东西,也和青铜器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西周建立之前,学术上叫先周。先周和西周的陶器,就有不同。
这是比武王伐商早一点的地层。先周时期的陶器,就是在这一层发现的。
考古的人,给这一层编了个号,也就是起了个名儿,叫H18灰坑。
这是武王得天下后,西周初期的地层。
这一层还晚一些,西周前期的。
这一层是西周中期的。
这里出土了木炭、碳化了的小米,还有动物的骨头等等。
对这些地层中的碳14测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我们前面讲到的殷墟、晋侯墓和琉璃河考古的结果,上下一夹,终于得一个精彩的结果:
武王伐商应该在公元前1020年到公元前1050年这三十年之间!
武王伐纣的时间,一下子从一百多年,缩小到30年的范围。
秦始皇烧书,把有名的《尚书》也烧了。到了西汉,有个老头儿,说他能背诵《尚书》,于是《尚书》才又流传开来。
有人推倒了孔子家的一面墙,却惊奇地发现,这墙里面居然藏有《尚书》。
这部《尚书》和当时流行的《尚书》不大一样。其中,有一篇叫做《武成》的文章,人们从来没见过。据说,上面有武王伐纣的很多记录。包括武王伐纣时月、日的干支和月亮的形状
这本书,收集了一部分遗失的兵家著作。
一篇叫做《世俘》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可能是《武成》的译本。里头的很多的文字和内容的特点,都和甲骨文相似,和《周书》极为相似,所以《世俘》是非常可信的,那么这样我们认为武成还是比较可信的。《武成》这个里面,最主要的就是有一个当时历法的记载,根据这个历法我们可以推算武王那个时候的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