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的一天山西省太原市城郊王郭村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墓室。
1999年7月13日,由山西省考古所、太原市考古所、晋源区文物旅游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驻挖掘现场。
古墓发掘过程中,接二连三的惊喜让考古队员兴奋不已。
首先,他们发现那个汉白玉石制屋顶采用了歇山顶的形式。
太原市考古所所长李非:“歇山顶在一组建筑群里,皇亲贵族、宗教祭祀建筑群里,它是仅次于庑殿顶的一种形式。”
李非看到这个汉白玉歇山顶,感到非常惊讶,在太原地区,这样的墓葬很少见,墓主人采用歇山顶,说明他的身份一定不寻常。
考古队员谨慎地铲去汉白玉石料周围的泥土,古墓终于掀开了它的冰山一角:歇山顶下,是一个全部由汉白玉组成的方形石椁。
石椁出土时椁门已经损毁严重,现在就只剩下门楣了。
而椁门两侧的汉白玉石壁上,两个谁都想不到的浮雕,一下子惊住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些人物形象,绝不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考古挖掘时常见的样子。
他们高鼻深目,发型奇特。
椁门右侧的浮雕,牵马图,和椁门左侧的浮雕,奉果图,图中的形象也充满了中亚和西亚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情。
王郭村的这座墓葬长不足14米,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的形状为弧边方形--就是整体上是方形,只不过四个角被砌成了弧形--这些是北朝隋唐时期普遍的墓葬形制,
而石椁的歇山顶目前仅见于隋唐墓葬,因此考古工作者初步确定墓葬的时间在隋唐前后,
在清理石椁顶部时,有人发现了2枚开元通宝,考古队员兴奋起来--难道是唐墓?
随着清理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员在墓室底部的淤泥中,甚至在墓道里,有了更多的发现--然而,却是令人担忧的发现。
这些器物分布散乱,毫无规律。
考古队员的心沉了下去,各种迹象表明,这座墓显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随后又有人在墓室的淤泥中发现几枚唐代钱币。
考古队员仔细核对这些铜钱,发现它们居然属于不同的年代。
既然时代不同,这些铜钱肯定不属于随葬品,墓葬的年代也就不能确定是唐代。
7月20日,考古队员终于在墓室底部发现了一块方形墓志盖,墓志却不见踪影。
张庆捷:“终于发现了就是墓志盖,把墓志盖的浮土去掉,上边有几个字,‘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这样我们就首先就确定了它的年代,肯定这是一座隋墓,它的墓主人是一个姓虞的官员。”
既然墓志盖清楚地表明这是隋代的墓葬,为什么墓中还会出土几枚唐代不同时期的“开元通宝”呢?
考古队普遍认为,这说明在唐代,这座墓就已经多次遭遇被盗。
由于出土人骨残破,无法鉴定虞弘种族,科学家们转而分析石椁人物形象,结论是伊朗高原上的高加索人种,但是,无法作为虞弘种族的确切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