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中说虞弘是鱼国人,而且有改动痕迹,典籍中无鱼国历史的记载,专家多有猜测 1999年,山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太原郊外发现一座隋代古墓,墓主人叫虞弘。
虞弘的家乡鱼国吸引了历史学者的注意--“鱼国”在哪里?会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墓志提供给我们关于鱼国的信息,最重要的有两个:虞弘是鱼国尉纥磷城人;虞弘的祖先曾经“弈业繁昌,派支西域”。这就点明了鱼国应该在西域。
张庆捷:“西域是个很大的版图,以往我们把玉门关以西广大地区都叫西域……”
寻遍史书不得之后,张庆捷竟然在《山海经》和《左传》中,意外地看到了有关“鱼国”的资料。
但这两个“鱼国”都不是虞弘的家乡。
鱼国真的在历史上消失了吗?
虞弘墓志上,这两个被改过的“鱼”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虞弘的姓氏是他的本姓呢,还是与历史上著名的中亚粟特人一样,将自己国家名称的汉字谐音,变成自己的姓氏呢?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林梅村,多年来潜心研究丝绸之路考古和中亚消失了的古老语言。
他根据掌握的资料,对虞弘的族源和鱼国的位置做出了推断。
林梅村认为,虞弘的祖先应该是曾经活跃在甘肃东部至山西北部的杂胡之一--步落稽。
他还判断虞弘出生地尉纥磷城在新疆伊吾县境内,就是柔然汗国建立的木来城--因为虞弘父亲时,鱼国已经投奔柔然。
但是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亚和西亚历史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余太山,则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得出了另一番结论。
他认为,虞弘的祖先是最早居于锡尔河北岸,后来于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迁往粟特地区的马萨革太人。这个部落曾经打败过波斯大帝居鲁士的入侵。
那么虞弘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呢?
林梅村认为虞弘的祖先步落稽迁入黄河流域后,因为仰慕中原文化,而改用汉姓。
余太山认为虞弘之所以选择虞姓,则与中国著名的五帝之一,舜帝有关。因为在墓志中,虞弘自称是有虞氏舜帝的后人。而舜帝部落同样以善于捕鱼著称于历史。
无论林梅村还是余太山,都认为虞弘的先祖是有意识的选择了自己的姓氏。
不过对于鱼国,截止到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
虽然鱼国的位置有待争议,但是,因为虞弘曾担任检校萨保府,统领粟特聚落事务,因此,鱼国与粟特的关系应该非常近,并且极有可能同属伊朗文化范畴。
就在学者们积极探索鱼国之迷时,荣新江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鱼国人虞弘本身的复杂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