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红山文化之迷:中华远古文明的起源在东北吗?(一)(2)

2009-04-25 12:0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有着高度责任心的梁思永先生,当时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决定取道东北,南下热河。1930年10月下旬,梁思永到达林西。 梁思永下决心,准备在林西

有着高度责任心的梁思永先生,当时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决定取道东北,南下热河。1930年10月下旬,梁思永到达林西。

梁思永下决心,准备在林西县作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以解决这些遗物在地下的分布问题。

发掘的地点被当地百姓叫做“哈拉海”,这是一块沙窝子地,距离县城大约4公里。当时,从林西到赤峰的南北大道由它的中心穿过。

位于大道西侧的锅撑子山高高耸立,它也是发掘遗址的最好标志。

但是,梁思永到达林西几天前,这里就飘起了雪花。他到达的那天,林西县又刮起了西北风,温度也降到零摄氏度以下,遗址地表上的土层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挖掘计划改成在赤峰一带进行地面采集。

在赤峰,梁思永收获了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陶片等一批文物。

11月27日,梁思永结束了在热河的考古工作,回到了北平。梁思永回到北平不到一年,就从东北传来了令人更加不安的消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在四个月之内,东北三省沦陷。

1932年2月25日,日本军队继续进犯热河省各县。

3月2日,日军侵占赤峰。

1933年的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所在地承德。

刘国祥:“日军占领热河刚刚4个月之后,也就是1933年的7月23日,打着学术研究旗号的日本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团,迫不及待地来到热河,在朝阳、凌源、兴隆、承德、赤峰等地,对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调查,两个月之后返回日本。”

受到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团的诱惑,有日本考古学之父之称的滨田耕作亲自出马,于1935年的夏天到达赤峰,在这里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大规模发掘。

席永杰:“当时,日本内阁制定了欲灭亡中国,必首先灭亡满蒙的所谓大陆政策。日本的史学界、考古学界,按照日本政府的这一政策对中国东北、内蒙古的东部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为炮制满蒙从来就不属于中国和满蒙独立论,寻找所谓的历史依据。”

按照原来的打算,滨田耕作准备在红山的山后,发掘几座青铜器时代的石棺墓地。但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改变了计划。六月中旬的一天,一位日本人在红山后调查遗址分布时,突然发现了史前遗址。

滨田耕作意识到了其中的宝贵价值。于是,立即修改了原来的发掘方案,放弃了正在挖掘的青铜时代墓地,集中力量发掘史前文化遗址。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红山后,日本人发掘了两处新石器时代居住址、31处墓葬,出土人骨29具,动物骨20具,陶器等16件,玉石珠380颗,骨器33件,青铜器14件,采集品1000多件。

最后,日本的考古学家们将他们攫取的所谓“成果”,全部带回了日本,放在了京都帝国大学教研室。

三年之后,滨田耕作等人发表了名为《赤峰红山后》的发掘报告。认为红山后遗址包括赤峰第一期文化和第二期文化。

就在日本人在赤峰等地进行文化掠夺的时候,梁思永因为患肋膜炎病倒了。直到1934年的春天才逐渐康复。刚刚恢复健康的梁思永,急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整理在热河采集的材料。

1934年秋天,梁思永的热河考古报告发表。梁思永的这篇考古报告,是由中国考古学者书写的第一篇专论热河新石器的文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