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红山文化之迷:中华远古文明的起源在东北吗?(一)(3)

2009-04-25 12:0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梁思永的热河采集报告发表九年之后,一位23岁的青年教师来到了日本人发掘过的红山后遗址上。1942年,佟柱臣来到辽西地区的凌源中学担任历史教师,

在梁思永的热河采集报告发表九年之后,一位23岁的青年教师来到了日本人发掘过的红山后遗址上。1942年,佟柱臣来到辽西地区的凌源中学担任历史教师,教课之余,他把兴趣全部放在了考古调查上。

一天,佟柱臣来到了辽宁省凌源县与建平县交界处一个叫牛河梁的地方,土坡上的石块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河沟里的石块是怎么跑到山上来的?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佟柱臣不知道他发现的就是后来轰动考古界的红山人的墓葬——积石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佟柱臣离开赤峰,到沈阳博物院任职,从此走上专业考古的道路。

日本投降之后,在四川宜宾李庄的梁思永得以回到北平休养。

1949年春天,梁思永迎来了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成立,梁思永为副所长。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个年头,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将自己撰写的部分学术论文,准备取名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发表。

在病中的梁思永仔细看了尹达撰写的论文以后,建议他把赤峰红山新石器写进文稿。

1955年12月,尹达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版。根据梁思永的意见,尹达专门加写了《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章作为补充。

而此时,梁思永已经因病去世一年多了。

在《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章里,红山文化得到正式命名。它的分布范围,包括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

在红山文化命名一年之后的1956年暑假期间,裴文中教授和教师吕遵谔带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三年级的7名学生,登上了前往赤峰的列车。

当时24岁的严文明就是这7名学生中的一个。

到达赤峰的第二天,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就沿着崎岖的小路,来到了红山前。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严文明:“日本人没有在红山前做过工作,所以红山前,当时也算一个新发现,这个红山前,就相当日本人讲的所谓赤峰第一期文化,那个赤峰第一期文化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红山文化。日本人所谓赤峰的第二期文化,当时我们把它分了好几段,这些我们就把它叫做夏家店上层文化。其实在红山上,更多的还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东西。”

在红山文化发现、命名之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更新的文物出土,自然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然而,1986年《人民画报》第八期,刊登了一幅5000年以前,红山文化c形玉雕龙的大幅照片。

玉雕龙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