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红山文化之迷:中华远古文明的起源在东北吗?(三)(3)

2009-04-25 12:1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我们知道,这个硬度的标准,是用了十个矿物做来标准的,比如说金刚石就是十,石英、水晶这就是七,这个滑石这就是一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我们知道,这个硬度的标准,是用了十个矿物做来标准的,比如说金刚石就是十,石英、水晶这就是七,这个滑石这就是一,那么这个红山它的玉,主要是由闪石玉组成的,它的硬度应该是呢,是6到6.5这么一个范围。”

兽面玉牌

今天,在岫岩县,许多人仍然从事着古老的制玉行业。与红山先民们不同的是,他们采用的是现代化的加工手段。

根据专家分析,尽管现代人与原始人在制玉工具的使用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在制作流程上却极其相似。

于是,有人把红山人制玉分为采玉、解玉、钻孔、打磨、镂刻、抛光等几道工序。

于明:“一件玉料的开采,他呢,就没有什么铁器,也没有炸药。他只能呢,靠最原始的方法,比如说,到那个山顶上,拿一个木头撬棍子,撬下来。最多最多有可能,把木头塞进(玉料缝里)去,然后点上火,一烧,嘣,炸裂,然后把玉料,嘣下(来)一块,最多最多有可能这样。”

制作玉器的第二道工序就是解玉。现代人解玉,是借助电动机带动硬度极高的锯片把玉料分开。

那么红山人是怎样解玉的呢?有的学者推测,5000年以前的红山人,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新石器时代,他们采用的方法之一,是用野兽的皮做成线来解玉。

根据专家推测,红山人解玉,除了使用兽皮做成的皮条弓之外、还使用其他一些用于解玉的工具。

解玉,必备的辅助材料是解玉砂。古人在从大河旁边,精心筛选出细腻得像面粉、硬度高达7度左右的解玉砂,来帮助解玉。

在解玉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还有水。

于明:“玉料很硬嘛,那怎么办呢,就需要加砂,加砂也不行,如果加砂,磨一下(皮弓)就断了,而且沙子又很干,它本身摩擦生热,一生热,可能就把这个皮子就毁掉了,就断了,怎么办,就要降温,这个降温呢,有最简单的办法,现在很通用的办法,就是加水。”

再接下来,就是按照预先的设计,用动物的骨头或者竹管,在玉器上钻出大小不同的穿孔以便佩带。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古方,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山玉器的研究。他通过考古发现、史料记载和自己的试验得出结论,玛瑙、燧石的硬度都达到七度,这种石头也能成为雕刻玉料的工具。

据有关资料表明,鲨鱼牙齿的硬度达到8度,完全可以用来雕刻玉器。有的学者认为,5000年以前的红山人虽然不在海边生活,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交换或者其他方式得到鲨鱼牙齿,使它成为雕刻玉器的得力工具。

玉鳖

其实,红山人对大海并不陌生,在他们居住的遗址上,考古人员就发掘出了用海中的贝壳制成的装饰品。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