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红山文化之迷:中华远古文明的起源在东北吗?(五)(2)

2009-04-25 15: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从平面上看,这个建筑分为主室、东西侧室。北室、南室和一个长方形室相连。遗址南北长22米,东西最宽处约9米,最窄处2米,方向向南偏西20°。 这是一

从平面上看,这个建筑分为主室、东西侧室。北室、南室和一个长方形室相连。遗址南北长22米,东西最宽处约9米,最窄处2米,方向向南偏西20°。

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半地穴建筑,地下部分深达0·8~1米。

考古队员在南室的四周,发现了已经碳化的木头柱子的痕迹。他们分析,为了牢固起见,红山人在建造女神庙时,先在柱子的内侧粘贴上成束的禾草,再用草和泥搅拌形成墙面。墙面为多层,内层墙面上布满了蜂窝一样的圆洞。

在清理倒塌的墙面的时候,考古人员居然发现了5000年以前,红山人精心描绘的壁画。

接二连三的发现,使在现场的考古工作者都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预感,似乎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在等待着他们。

1983年11月2日清晨,辽西的山区格外宁静。

这一天,考古队员们早早的离开了驻地,按计划,这天的上午他们要剥离,建筑遗址主室西侧的一块特殊的泥块。

当年,主持和组织牛河梁遗址发掘工作的郭大顺,在后来的文章中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时间,在期待中一分一秒的过去,人们都似乎屏住了呼吸,整个工地悄然无声,连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只有小铲子和小刷子,在剥离泥土时发出的声音在沙沙地响着。

渐渐地,一个人的面部轮廓,开始显现,接着,头颅、眼睛也开始显露出来。中国远古女神,在地下埋藏了5000年之后,终于露出了她那端庄而又高贵的容颜。

女神头像高度写实,造型逼真,她的脸形为方圆形,颧骨突起,双眼中镶嵌着两块经过抛光处理的青色圆形玉片。

女神用坦然而又镇定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5000年以后的人们,面对着考古队员的惊讶,她带着神秘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由于女神庙的位置在林场之内,地表上生长的松树的树根,已经扎到女神头像的面部并造成了裂痕。

李殿福:“这个头像上呢,有一些个,裂纹里面有一些个,这个松树的那个根子,都是那个须根,这个须根吧,扎得很多。当时也没什么办法,后来我想了一下,就掏出小剪子,把那些个松毛,松树根子啊,一个个都把它剪掉了。”

朱达清楚地记得,1983年11月2日这一天,在现场的考古队员,都激动得忘记了吃中午饭,到了傍晚时分,大家用脱脂棉和白纸,把发掘出来的女神像小心包好。大家一致推荐,由现场的惟一一位女队员魏凡抱着女神下山。

魏凡后来计算过,从发掘现场到考古队的驻地马家沟,距离是750米。平时用10多分钟就可以走完的路程,那一天,在同事们的护送下,她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把这段路程走完。

安全回到驻地以后,考古队员们和马家沟的村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他们把女神像,放在老乡家的土炕上,又仔细端详了起来。

不一会,考古队员们的神情又逐渐得变得凝重起来,原来,女神像的面部缺少了鼻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