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红山文化之迷:中华远古文明的起源在东北吗?(六)(2)

2009-04-25 15:5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红山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西辽河流域、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严文明先生

红山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西辽河流域、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严文明先生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他认为,红山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除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外,还继承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优良传统,此外,就是大胆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

严文明:“红山文化处的这个地方啊,它在西南,跟仰韶文化是接壤的,在东南,是跟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接壤的。然后它北面呢,又跟这个,其他的新石器,以这个采集或者是狩猎,以这个为主要经济的文化,它又有相当的交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呢,它就是整个中国的东北的,一个新石器文化的核心。

距今五六千年间,发源于关中盆地、仰韶文化的一个支系,与发源于河西走廊遍及燕山以北,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的一个支系,他们在河北省的西北部相遇了。

苏秉琦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坛、庙、冢就是他们相遇之后,迸发出的“火花”所导致的社会文化飞跃发展的迹象。

考古证明,红山文化时期,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

伴随着中原发达的农耕生产技术的传入,使红山的农业如虎添翼,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学者们认为,人口的显著增长,也为红山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当时红山文化区域到底有多少人口,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不过,考古学家们还是从敖汉旗20世纪80年代的普查资料中,为我们了解红山文化规模之间的比较,聚落分布的密集程度,以及从红山文化聚落看当时的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实证。

从规模看,小型的红山聚落面积一般是4000到5000平方米,中型的约三万到十万平方米左右,大型的红山聚落约为二至三平方公里。由此,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时期,不仅仅是积石冢有了不同的等级,红山人的居住点也有着大中小之分,这反映出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分层和进化的现象。

崇龙尚玉、建造了大型祭坛、积石冢和女神庙的红山人,在5000年前有没有创造出文字呢?这个问题,让考古工作者踏破铁鞋,苦苦寻觅,而没有踪迹。 直到2001的夏天,才在赤峰市敖汉旗的红山文化草帽山遗址,发掘出了刻着文字符号的陶片。

牛河梁第十六地点中心大墓

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这样一支跨进了文明之门的人群,在距今5000年左右,忽然衰落和湮没无声。红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南沟村的石棚山上,考古工作者在一处属于后红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群中,发现了一个周身刻有七个原始文字符号的陶罐。

有的学者认为,这些文字符号,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天降陨石、爆发山洪、雪崩或者是样子奇特的怪鸟儿突然飞临大地。有人根据这些符号推测,红山文化晚期,这里的气候变得异常恶劣。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